广州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戎昕表示,很多居民还不了解家庭医生的概念和作用。“举个常见的例子,一般人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对疾病知识有疑问,第一时间上百度等网站查询。往往是凭借着查到的杂乱信息,自己揣测或者根据症状对号入座。他们没能想到,家庭医生能够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更系统完整的健康指导和疾病咨询。”王戎昕表示,这是他们日常工作中常面临的尴尬情况。(7月4日《信息时报》)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不少地方已推行几年时间,从反馈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为签约居民提供看病就医的便利和优惠”仿佛只是国家层面的一厢情愿,广大的社区区民们似乎对此并不买单,大医院仍然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旧患者寥寥。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缘何遇冷?它与居民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识不足有关系。 “小病自己看,大病去医院”,是不少人脑海中的固有观念,在他们看来生病是非小即大的事情,看病去医院也是不二的选择。
家和医院之间并不需要增加一个过渡中转,社区卫生中心在他们眼里只是用来输液打针的地方。不过,这并不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遇冷的真正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区卫生中心缺乏对居民的吸引力,而缺少“标杆的示范带动”又是造成尴尬局面的最直接原因。
“花香蝶自来”,对居民构不成吸引归根结底是社区卫生中心的功夫做的不足,或者说“底子”打的不够硬。不能将居民吸引进你的门口,当然也谈不上让大家将自己的信任交付于你了。当签约遇冷不只是个例的时候,足以说明齐头并进的路子走不通,要突围只有采取异军突起的模式,通过扎实的努力培育起一批典型,通过标杆的力量将这份影响和信任去做环状的放大。
“标杆中心”当是意识领先的中心。这里的医生不单纯是医生还是“宣讲员”,人人具有主动服务和热情服务的意识。变被动宣传为主动讲解,用热情和耐心消除居民对政策的冷漠和顾虑,使大家真正意识到签约服务不是可有可无或做做样子,而是真正的为大家健康生活所必须且能够大家带来便利和实惠的。
“标杆中心”当是配置居优的中心。居民对社区卫生中心缺乏信任也源于其配置,如果说诊疗环境和设施稍微差点居民还可以多少将就的话,那么专业技能平平的医护人员的就诊和服务则不受大家的欢迎了。
然而,人往高处走,优质的医护人员扎堆儿向三甲医院迈步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社区卫生中心少人问津的局面必须从人才上下功夫,要形成人员的流动轮岗机制,让社区卫生中心也有“名医”和“大拿”,让居民真正感觉到去哪里检查都一个样、社区卫生中心检查更便捷实惠。
希望树立“标杆中心”不仅能够成为一种共识,而且成为一种快速的行动。由此开始的破冰之旅,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惊喜。(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杨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