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我们是学生不懂事”彰显育人短板

2016-06-29 15: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怀胎十月,一朝弃之。前晚9时许,广州荔湾区芳村陆居路西小区,一名出生仅5天的男婴被遗弃在一张石桌上,随身纸条自称“我们是学生不懂事,求求好心人把他抚养成人”。所幸,男婴经医院检查并无大碍,目前已经被送至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照顾。(6月29日《新快报》)

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少男少女,生了孩子怎么办?可能最佳的选择是送给别人,在找不到人收养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遗弃。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责怪遗弃孩子的懵懂父母似乎也于事无补。即便找到了这个丢孩子的学生,又能如何惩罚她。就算遭到了遗弃罪的惩处,那孩子还是得找人养。对待此类现象,还是要在预防上多下功夫。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等多地高校都陆续开设类似课程,帮助在校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爱情。天津大学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正式推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占两个学分。此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师陈果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就曾对“关于爱情”“孤独和寂寞”等内容精彩开讲,视频一经上网,人气迅速爆棚。多给学生教一些防范知识,应该有助于减少弃婴事件的发生。

作为学校,责任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学生在两性关系上,怎样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落实相应的责任,避免发生无能力担负的责任,理应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

学校开设“恋爱课”的目的当然不是鼓励学生恋爱,重点也不是传授恋爱技巧,而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恋爱观,了解如何与异性相处和恋爱中所承受的责任,避免学生在恋爱中造成互相伤害,更应该避免对第三方生命的伤害。

大学生虽然从年龄上界定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心理的成熟度有限。怀着对“浪漫爱情”的美好憧憬和渴望,当第一次面对时,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他们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问题暴露出来自然难以应对。这就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在“练爱”时不发生意外的烦恼。

从实践来看,“恋爱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北大著名的“三宝课”,这门课全名为《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自1996年开设以来一直是北大最热门的公选课之一。“三宝课”这个昵称来自歌曲《吉祥三宝》中唱到的“爸爸、妈妈和我”。在北大,“学了三宝课,受益半辈子”的说法广为流传。课上用的教材《健康的性》,涉及到人类性行为的特点、避孕、人工流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等内容,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年男女来说,非常需要。

尽管“恋爱课”还不尽完善,仍不失它的现实意义。毕竟,这体现了学校正视学生情感困惑的务实态度,表达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恋爱课”,正面引导大学生享受爱和处理性,这本身就是教育观念的进步,有利于防范因“不懂事”而发生损害双方和第三方生命权益的大事。(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新闻细读:男婴出生5天遭遗弃 父母留字:“我们是学生不懂事”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张全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