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凌晨,北京市教委紧急发布,“将会同各相关部门着手制定北京中小学塑胶操场和跑道的建设和监测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场暂停施工。”
针对异味塑胶操场和跑道的问题,北京开始制定地方标准了,再次将塑胶跑道国家标准置于聚光灯下。根据介绍,校园操场建设目前普遍使用或适用的两项国家标准是GB/T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规定了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重金属(铅、镉、铬、汞)这些有害物质的限量。
关于国家标准,起草人无疑很有发言权。参与制定GB/T 22517.6-2011标准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陈建定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最终颁布的标准删除了报批稿中关于有机溶剂(VOC)的限量,而对苯类溶剂、TDI限量作了放宽调整。“这确实导致后来厂商在铺设塑胶面层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甚者使用毒性臭味溶剂。”当初制定标准时,就不够严格,而是较为宽松,留下了安全隐患。
此外,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师建华表示,2004年起草标准时,是在国际上没有塑胶跑道标准情况下,自己添加的附加跑道标准。
两个标准,一个是放宽了相关要求,一个是自己定的标准,十多年来没有更新。后果在这两年,集中显现了出来。拥有17年产品安全检测和化学品毒理评估经验的专业人士魏文峰就指出,现实中确实有个别不法厂商在铺设塑胶面层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甚者使用毒性臭味溶剂。
如果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制定标准的有关行为尚可以理解的话,今天,就没有任何理由再坚持这样的标准了。塑胶操场和跑道大面积使用是必然的趋势,国家标准必须从严升级,有效防范安全隐患。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所有使用塑胶跑道的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