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凌晨,北京市教委就部分学校因翻修或新建塑胶操场和跑道出现异味,引起学生身体不适的情况再次回应。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立刻会同各相关部门着手制定中小学塑胶操场和跑道的建设和监测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场暂停施工。
各地异味塑胶操场和跑道导致的学生过敏、咳嗽、流鼻血等,检测后往往是合格的,暴露了国标的漏洞。异味塑胶操场和跑道的问题,像毒奶粉给人们科普了三聚氰胺那样,给家长们科普了TDI。在国内,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型聚氨酯跑道是塑胶跑道的“主力军”。从事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若祯博士说,在TDI型聚氨酯跑道的疑似毒性成分中,未反应完全的游离态TDI单体对眼睛和呼吸道具有严重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呼吸道炎症。
此外,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15年12月提交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指出,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违规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是劣质塑胶场地“有毒”的首要原因。同时,不科学的配方和施工工艺等,也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超标。
针对塑胶跑道,我国先后发布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和《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苯、甲苯、铅等有害物质做出了具体限制要求,但没有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限定。显然,对于异味塑胶操场和跑道的问题,现有的国标应付不了。为此,专门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制定塑胶操场和跑道国标势在必行。在少数地方已经制定了标准之后,国标的脚步有必要加快,补齐相关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