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部分学生家长反映本市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塑胶操场存在异味问题,北京市政府17日首次发文表示,市教委、质监、环保、住建等部门要尽快制定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塑胶操场建设标准,标准出台之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建、拟建塑胶操场项目一律暂停。
市政府的表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标准”。在北京市,检测塑胶操场的国家标准GB/T 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将被替代为本市标准。原因显而易见,国家标准已经不合时宜了。按照国家标准检测的异味塑胶操场是合格的,标准根本指望不上。
分析这两个检测标准不难发现,漏洞很明显。其一,这两个标准不是强制性的标准,而是推荐性标准。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竞赛部主任陈雷指出,只是行业内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的检测标准是针对成人设计的,不是针对孩子。
其二,国标中有害物质挥发量只监测了3种,重金属只监测了4种。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师建华表示,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国标的安全性指标中仅指定了几种重金属,对于芳烃溶剂油、邻苯类增塑剂、有机性的挥发物等未有涉及。
标准如此宽松,塑胶操场“有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对相关企业而言,它们只要让塑胶操场和跑道符合国家标准即可。迫于成本的压力,以及逐利的冲动,有些企业往往会使用廉价的劣质材料,即使“有毒”也毫不在意。学校作为塑胶操场和跑道的使用者,就不得不为国标的漏洞和企业的无良买单。
北京市自行制定塑胶操场建设标准,强制实行,给家长们吃了一颗放心丸。那些尚未制定标准的地方,家长们一定会询问,塑胶操场强制版的国家标准还要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