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文玩市场似乎进入了洗牌期,狂热的投资者们也进入了冷静期。日前,记者走访了文玩收藏市场,发现门可罗雀、甩货、撤店现象非常流行。业内人士认为,文玩市场的衰落与经济大环境下行密切相关,目前正呈现两极分化状态,通货(普通品种)越来越不值钱,而精品依然有保值增值的可能。(6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文玩”向来是专业收藏人士的“宠爱”。无论是其文化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彰显出把玩者的修养与气质,也是文玩拥有众多追随者的重要因素。“文玩”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如文玩中的笔筒,其材质种类繁多,如瓷制笔筒、竹雕木雕笔筒、玉制笔筒等,都是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可以说文玩的一笑一颦透露出来的绝对是气质和涵养。
文玩市场的火爆拐点来自2009年,2016年正好是“七年之痒”。2009年文玩珠串市场出现拐点并非偶然,大量热钱的涌入,女性对饰品的保值需求,年轻人追求中国元素的潮流需求,江南手工艺人的转型,广东珠宝商改投珠串,茶道、香道等新门类的并入,大型摆件礼品市场的衰落——珠串开始成为手表、项链的替代品,“显摆”成为这一轮行情爆发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文玩是修养心性的,不是用来相互攀比的,其价格和价值不完全成正比。有玩友就曾拿“鸡心”做例子,“鸡心”是文玩核桃里很便宜的品种,很多人都看不上它。可有人却偏偏将“鸡心”盘了十年,称得上是精品。反之,有些人呢,入手价以万计的“四座楼”,不是为了盘,而是为了给别人看:我的比你的名贵、比你的好。
当然,除去“品相”,影响文玩手串价格的因素还有难以琢磨的“供应量”。比如南红玛瑙,就因为开采量的增加,导致价格逐年下跌。对此,很多文玩经营者认为,现在文玩核桃不值钱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嫁接核桃的大量出现,使得文玩核桃产量猛增,稀有罕见品种变成了稀松常见品种,价跌是必然现象。一语戳中要害。文玩市场的起伏,其实与其他收藏市场的起伏相似,物以稀为贵,投资、追随者众多,真正把玩者几人?
因此,文玩市场“七年之痒”实则是市场的理性回归。这种回归也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相对于不再稀罕的物件,应该要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对于可以批量生产的物件,应该加强设计、创意,通过将古代、文化韵味的元素与现代材质、当代工艺混搭,让玩件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把玩者更要让自己发热的头脑回归冷静,不要盲目跟风、一味追求个性化,真正悟清“文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的文玩境界。(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