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二选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必然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让考生寻求“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引来网友热议。那么以“老腔”为高考作文题,又何以让我们震撼呢?
老腔确实有让我们震撼的“实力”。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只要对陈忠实的《白鹿原》不陌生,看到这样的作文题,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那时而苍茫苍凉、时而粗狂豪放,让人血脉贲张的老腔。当然,喜爱音乐的人对“老腔”应该也不陌生。今年春晚,华阴老腔被视为最好的节目之一,歌者谭维维的热力也借此扶摇直上。不可否认,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且流传千年的老腔放入高考作文命题,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老腔”契合素质教育要求。喜爱音乐、关注春晚、喜欢阅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等,一位高中生就不会对“老腔”一无所知,因此“老腔”出现在高考题中并非意外,而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一场检阅。这样的检验,并非苛求。因为有“神奇的书签”这一选题存在,让“老腔”成为一道强调素质教育的测试题,也是一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考题。
“老腔”考出了深远的文化魅力。一是“老腔”内容博古通今。老腔戏的剧目浩繁,现存的有二百多个,其中以西周、列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历史剧最多,约一百二十余本。二是“老腔”蕴藏文化魅力。老腔老调,蕴含着无数艺术闪光,滋养着当今文化人的艺术生涯,让人们能认识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三是“老腔”的继承和发展迫在眉睫。到今天,据说全世界仅有这8名老腔艺人了,并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老腔”为教育指明方向。“老腔”这一考题,让厚积薄发的考生更能展示个人才能,让有思想和见地的考生更有展现自我的舞台,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通过对“老腔”的思考,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民族文化遗产的内涵,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以此为“风向标”,教育中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老腔”带给学生应有的启发,也是之于学校和家长应有的教育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