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这是今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大作文之一。这道题中的老腔,不仅给学生以震撼,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写作空间。他们可以写老腔,也可以写其他的传统文化项目,写作对象并没有限定,学生可以写的内容非常多。不管写什么内容,只要能写出“何以令人震撼”即可,并没有标准答案,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从考生的反应来看,有些考生表示,看了老腔特别“有感觉”。曾经震撼过陈忠实许多作家朋友、电视观众的老腔,在考场上让学生感到震撼并不奇怪。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也有人还在用过去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来看待“‘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道作文题,认为考生没读过《白鹿原》,就不太容易理解老腔。还有人对老腔蕴涵的文化进行了定义,当作“标准答案”。其实,陈忠实在散文中说得很明白,“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小说《白鹿原》里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也就是说,《白鹿原》中根本就没有提及老腔,没读过《白鹿原》,对写作不会有影响。此外,老腔给不同的人带来的震撼是不一样的,比如,给考生,给中国人,给外国人的震撼,往往是不同的,非要用黄土地上的精神来解读老腔,有些僵化。还有,写作要求中提到了“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不写老腔,可以写其他内容。
看来,不仅高考语文大作文要有开放性,社会对高考语文大作文的认识也要有开放性,不必再强求唯一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