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金华市区的一幢商务楼因房主银行贷款逾期遭法院执行拍卖。在房主对房屋评估价值过低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法院仍以3110万元将该商务楼拍卖。成交不到一年,新房主就在金华市二七新村区块改造工程中获得了1亿余元拆迁补偿。记者调查证实,在低价购买该商务楼并获得高额拆迁补偿的过程中,时任金华市二七新村区块改造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沈兆春的家人占有15%的股份。(6月15日 北京晨报)
信息就是财富,信息能转变为财富,在目前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在获取财富上占得了先机。然而,老话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某些官员通过非法手段,钻政策空子,打歪主意,耍小聪明,利用职务便利掌握的信息,“近水楼台先得月”,非法攫取国家财富,其行为为人不齿,更触犯了党纪国法,他们自以为是的行为也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沈某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让妻子出面以投资行为获取利益,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以权谋私行为。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但客观上造成了市场秩序失衡,形成非正常市场竞争,更让这种“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固有官场腐败文化大行其道,最终“纸里包不住火”,在官员违法违纪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亲属成了权力和金钱的奴隶。
造成官员“近水楼台先得月”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贪官贪腐的源头就是因为在任上掌握了一般民众不了解的信息,在利益的诱惑下,抱着“马不吃夜草不肥”的“信念”,行走在刀锋之上,步入犯罪深渊。
“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如果政府政务足够公开透明,民众对政府的规章制度、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有所了解,就能有效防止官员利用权力贪腐。同时给予民众政务知情权,也能够更好树立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地位。而不是一提起领导干部,民众就想到贪官污吏,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试想,民众不再相信你,谈何去支持你、拥护你。
此外,“猴子捞月”不是一只猴子能完成的,首当其冲的当是沈某这类在一线任职的官员,他们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内部消息”,自然成了“带头大哥”,但从低价拍卖到高价获赔,如何打通评估拍卖等多个环节,不是他一人之力能够完成,需要更多的“追随者”和“铁粉儿”的帮助。因此,“擒贼擒王”是必须的,“除恶务尽”更是必要的,“首恶必办,从者不论”实不可取。
说到底,还是制度出了问题,管理太过松懈,问责若有若无。沈某贪腐的“得力干将”是他的妻子。这些年我们出台了一些禁止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刚性不足,界限模糊,制约作用就显得不够给力了,这都可能让不法分子钻空子。所以说,在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层面堵住权钱交易的输送渠道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制度的执行比制度的制定更加重要,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防止类似亿元拆迁补偿背后暗藏贪官案例发生,还是要在规范领导干部如何用权上做文章,让为官者明白“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二者不可兼得。另外,要规范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这名领导干部的时候应当让他们有所取舍,坚决防止“脚踩两只船”现象发生,让亲属子女经商行为和干部从政行为“势不两立”。总之,要让所有领导干部明白,“近水楼台先得月”终将是一场梦,“水中月”、“镜中花”要不得。(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贾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