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三八线》:战争史诗剧的“现代化”呈现

2016-06-15 12:1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首部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三八线》今晚落幕。拍摄期间,韩美媒体关注报道,播出后各方评价积极,收视率稳步增长,好评如潮。《三八线》开创了战争史诗剧的正确创作和呈现方式。给不够商业的战争题材正剧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和市场影响力。

首先,《三八线》的成功播出和好口碑好收益是一次文化和历史自信的表现。

反映抗美援朝的电视剧,《三八线》是真正意义上的“首部”。上世纪90年代八一厂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央台拍摄了一部电视剧,但都没有播出。这部剧首次实现了题材的“破冰”。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它保持了鲜明的历史观和对战争评价的坚定立场,即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是保家卫国的正义行动,是为朝鲜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壮举,它既会唤醒曾经的记忆,又为战争本身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立体、真实、全面的呈现这场战争的全貌,是这部剧的历史观。

关于这场战争,以往的影视作品着重表达的是战争的正义性和中朝人民的友谊,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等。作品的视角主要是“我”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环形的立体视角,参战方中、朝、美、韩都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这场战争的体悟和感受,开拓了影视剧对这场战争的表达深度和广度,更客观真实的还原了历史原貌。

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描述了一名韩国军官朴弘哲的心路历程,描述了他参战过程中的复杂心情、对中国军人态度的微妙转变,其妻女的遭遇,让他从迷茫中醒悟。以“他方”的视角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和温情。

其次,《三八线》是一次战争题材正剧创作创新表达的成功实验。

以小视角呈现大格局大场景,既可避开历史敏感问题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又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全剧主要以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连的视角传达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民族主义者形象和爱国精神。同时在抗美援朝主干线下,较为真实的呈现了宏大的战争场景、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和参战各方复杂的人事物面貌,以及宣扬人间美好真情的,亲情、爱情、友情。在表达我军血性爱国男儿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美好女性形象。王常芳、李顺英、李长清、护士长等,她们勇敢追爱,舍身救国,巾帼不让须眉,让战场上的爱情、爱国之心,格外感动人心。

在尊重历史实情的基础上,紧凑的情节设定、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反特、谍战等时尚剧作元素的穿插其中,也是这部剧能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最后,专注做事,专心做人,最终也会赢得市场赢得人心,是这部剧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

这部剧的投资方和制作团队在不看好未来市场收益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尽自己所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道具,从志愿军的军帽形状、朝鲜军大衣的材质、纽扣、枪袋,都是按照老照片或纪录片制作。甚至还按照1:1的比例定制了两台美制“谢尔曼”坦克道具。全剧的预算大部分都花在了制作上。参演的很多演员不谈片酬,所有演员都跟足剧组100天,完成拍摄,才有了今天这部剧作的完整呈现。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专业态度和做人的准则表达了爱国敬业之心。

牢记历史,鼎力前行,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爱国敬业、专心做事、踏实做人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从这个层面看,《三八线》不仅是部优秀的电视剧,更是我们民族优良精神品质的体现。(千龙网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池青)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池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