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短信轰炸式出气只会让滴滴更受伤

2016-06-12 15: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昨天,市民王女士反映,几天前她用滴滴快车约车,因为赶时间,在等车时她就打了出租车离开。随后,她和滴滴司机进行了沟通。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随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诉,滴滴客服称核实后处理。(6月12日 北京晨报)

市民王女士的经历“很受伤”,起因很简单,如果确实是司机师傅所为,就明显打上了“报复”的烙印。无论是短信轰炸,还是电话骚扰,都是为了“出气”而做,只不过这种做法,不仅给他人带来了干扰,同时也会给滴滴带来更多伤害。

与司机师傅联系不通时,市民王女士只能向滴滴平台投诉,以此来解决被骚扰的问题。先不说这样会增加滴滴的日常工作量,从滴滴与司机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来说,如此挟怨报复的司机,只会让滴滴的声誉有所下滑,乘客对于滴滴打车的选择或许会因为司机的服务态度而不愿再选择这种乘车方式;而且,司机与滴滴平台之间一方对另一方造成了伤害,试想这种合作关系还能继续下去吗?

虽然,这并不是由滴滴一手造成的,但不能说滴滴就没有责任。滴滴作为一个联接乘客与司机之间购买服务的平台,有着对双方负责的义务,双方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滴滴都有责任进行干涉,采取措施维护对方的合法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平台上,对作为提供服务方的司机更要严格管控,司机的言行态度,直接关系到滴滴平台的服务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滴滴的市场发展,如果司机这方面出问题,只能暴露出其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漏洞。

王女士、司机、滴滴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就能完成一次市场交易,只不过因为消费者王女士有了更好的选择,而中断了三者之间的交易过程,王女士的做法虽然给司机多少带来一定影响,但是符合滴滴平台的相关规定,又向司机进行了有效地解释,处理的很得当,这又恰好遵循了市场交易原则中的自愿原则。如果司机师傅,用短信轰炸骚扰的行为宣泄不满,就明显有“强买强卖”的嫌疑,实属不妥。

王女士被骚扰的行为到底是不是这位司机所为还有待调查结果出炉,不过俗语讲“买卖不成仁义在”,买卖双方多些这样的共识,市场交易秩序会更加和谐,作为提供交易平台的第三方,不能让这样的服务来伤害消费者,来破坏平台的管理秩序,而应该为构建和谐的市场秩序提供更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才行。(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王兆才)

新闻细读:取消滴滴订单 乘客被骚扰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王兆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