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首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将执法过程展现在网友面前。不少网友为这种方式点赞,但也有网友担心会侵犯商户的隐私权。对此,有律师指出,直播执法过程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属于公权力对私权力的不当侵害,建议对被执法者做马赛克处理。(6月7日《北京青年报》)
在城管执法负面新闻不断,城管被标签化的背景下,郑州市中原区城管部门转变执法方式,对执法过程全程录像,进行网络现场直播,不仅可以接受公众监督,也可以对商贩形成舆论震慑。可是,这种创新的做法却被指责为“作秀”,被质疑侵犯了商户的隐私。
的确,当镜头对准商贩的时候,商贩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面前,可是这就是侵犯隐私吗?首先,执法录像的环境大都是室外,也就是公共场合,这样的场合谈隐私有些苛刻。城管部门只是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执法过程,并没有用镜头瞄准商户的身体隐私或者其他隐私,这是正常的执法拍摄,何来侵犯隐私之谈?这和一般的电视台拍摄有何区别?如果说此举侵犯隐私,那电视台的类似新闻报道都要打上马赛克吗?
另外,每次城管执法都会主动告知商户正在录像,进行网络直播。也就是说,录像和直播商户是知道的,并没有提出反对和拒绝。这也说明,商户对曝光个人行为和网络直播是知情的,如何能指责直播执法侵犯了商户隐私权?
对于城管直播执法这样的新生事物,还是应该多点理解和支持,多给一点时间去完善,使其更加成熟。斤斤计较,反而容易固步自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还谈何改革和创新?
当然,也应看到,直播执法并非十全十美,这种由城管单方面录像直播的行为很可能导致有选择性地直播,不排除城管可能将希望被公众看到的或有利于自己的部分进行直播。为此,既然城管可以用手机进行直播,那么商贩也可以拿起手机记录执法过程,进行直播,如此双向监督,无疑是一种双向的制约,有利于维护公平。(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刘剑飞)
新闻细读>>>郑州城管回应“直播执法被指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