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9日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平台全面启动学生入学信息采集。市教委明确表示,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不能跨区。同时,为了准确掌握入学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入学服务,入学系统只能提供在一个区进行入学信息采集的机会。
每年这个时候,家里有幼升小的孩子,家长们的心情总是很不平静。有一些家长习惯于四处打探,能不能托关系给孩子找个好点的学校,而那些没有关系可找的家长,则希望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2014年,北京市实施了“史上最严”入学新政,连“共建生”都被取消了,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如今,择校的后门已经被堵住了,但是,依然有家长还不死心,希望能给特例,总是想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守住教育公平底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不能紧一阵松一阵,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惦记着择校。
信息采集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防线。市教委明确表示,不能跨区,提前打了预防针,断了一些家长的念想,也给相关部门下了“逐客令”,让相关部门不敢违规操作。
对付择校,除了防,市教委还表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使学生获得更实在的“优质均衡”和“机会公平”。此举效果更明显。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了,择校就不那么重要了。择校,无非就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好点的教育。就近入学,就能获得好的教育,何必还要费尽周折地去择校。
教育公平是社会的期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信息采集之后,守护教育公平的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