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压力再增,唯有相互理解

2016-05-30 19: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今年的城六区幼升小来看,在“鼓励就近入学”、“让每个人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前提下,各区均有所调整,如海淀、西城等幼升小明确了“六年一学位”;非京籍的审核细则也更加完善,其中丰台的非京籍入学新增了入户审核。

政策风向表明,幼升小的压力更大了。以海淀区为例,近年来该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持续增长,其中户籍人口入学需求增长明显,2016年该区小学入学需求约为2.9万人,与小学毕业生2万人相比,学位缺口近9000人。跟小学毕业生相比,学位需要增加将近50%,幼升小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非京籍孩子入学需求,“五证”的审核必然会越来越严。

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学校的容量也是有限的。为此,2014年,北京市规定,非京籍适龄儿童幼升小需要提供“五证”。北京市同时承诺,只要有“五证”,都能安排入学。这样的举措,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虽然对学位的需求在大幅增长,在一些区特别是城六区,学位差额太大,但是,只要符合条件,非京籍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已属不容易。

数据显示,近10年来,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学生每年约40万人,占比40%以上。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比例也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84%。可见,非京籍学生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质量是有保障的,有财政投入做保障。

缓解幼升小的压力,继续大量增加学校和教师,以增加学位不现实。北京市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随着相关产业的转移,会带来人口的减少,或许,这才是缓解幼升小压力的根本办法。北京为“大城市病”所困,幼升小的压力,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之一。待“大城市病”治理见成效了,幼升小的压力想必会减轻。在这一过程中,还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朱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