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做社会正能量之源

2016-05-30 18: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6月29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779.3万名,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象征。然而,仅有数量上的优势还不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每位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老百姓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只有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才能带领群众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党员干部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5年10月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在“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对广大共产党员的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也就是说,广大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公私关系。对于公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出过一剂良方。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一个农人耕田时得到一块宝玉,就把它献给了高官子罕。子罕坚决不要,并对农人说:“你把玉当作宝,而我子罕把不贪当作宝。你把宝贝送给我,我若收下了,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宝,不如我们各自持有自己的宝贝吧。”那人听后跪下磕了几个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于是,子罕在本城找个地方让他住了下来,并且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生意去了。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不贪仅是一个方面,更难得的是子罕自保廉洁之后还能用心为民,使那个老百姓因卖宝而富裕起来。子罕勤廉为民的为官之道,让人赞叹叫绝,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去体会、去学习!

古往今来,不管时代如何前进,社会如何发展,“廉洁”始终都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始终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广大党员唯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刘亚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