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没人种地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机遇

2016-05-30 16:0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河南延津平陵村,550户人,4900亩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记者在山东章丘调研的情况也类似,全市104万亩耕地,流转面积32万亩,2/3以上仍是农户分散经营。(5月29日 人民网)

说没有人愿意种地,这并不客观。更恰当点来说,是种地的比较效益低,许多年轻人只得放弃了种地。要种一亩三分地,投入和产出实在不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倒贴,这才是年轻人不愿种地的真实原因。

说田地没有人流转,也不恰当。事实上,是“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 在章丘市,2007年地租每亩不到500元,现在平均达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很显然,是过高的流转成本,阻碍了种粮大户的流转积极性。

所以,说没人愿意种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并不成立。事实上,愿意种地的人少了,这是发展的趋势,也是发展的机遇。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有总人口的2—3%的“职业农民”,就已经足够了。

很显然,我国分散的小农化经营,与这一比例差距巨大,也无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无论从农业生产机械化运用来说,还是从新品种的推广,抑或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来说,都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的集中化程度。这无法否定。

所以,与其担忧没有人种地,倒不如考虑,怎样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村人口的转移。很显然,城市过高的房价,农民工从事职业的低收入,让他们事实上处于“城市扎不下根,农村不愿回”的尴尬状态,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反思房地产政策,让其回归住房的本质属性,给农民在城市成家立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也是实现城镇化的关键。

其次,要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养老问题。年轻人无论收入高低,总能在城市中找到生存的手段,但对于年纪大者,城市显然就对他们缺乏包容之心。如此之下,守住一亩三分地,虽然不能富裕,但至少有吃穿的保障。这是农民把土地当命根子的根源。所以,老年人、妇女在城市里也能有立足之地,也能有养老的保障,在比较选择之下,他们也是愿意土地流转的。

再次,要为发展现代农业做保障。要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要变成产业工人,也需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在职业院校中开设种地这一专业,甚至更精细化的专业划分就非常必要。此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种粮大户、新型农民以支持,也非常关键。

乡村萧条的命运几乎无可挽回,也没有必要挽回。如果能够保障了农民合理的权益,成功地把他们转化为市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不仅农业的问题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的问题也都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千龙网香山评论兼职评论员 关育兵)

新闻细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农村—— 谁在种地?谁来种地?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关育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