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五一”小长假过后,四川达州一名女生在动车上劝起占座的老人的行为被实名微博发布后,遭到网民热评不断,没多久,转发、评论达到几千条。大多数网民出于对老人的同情心,齐声谴责女生没有同情心,有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倒想站在公平角度说句公道话,该女生做法虽然不妥,但不让座是她的权利,完全没有道理指责该女生没素质!
第一,高铁票价费用之所以高于普通火车票价,原因就是动车的速度和硬件优势,其中就包含旅客乘车享受座位的权利。老人的女儿在购买高铁火车票前,首先应该了解、打听是否有本次动车座位号,在得到该高铁座位已经售空信息后,就应该考虑放弃乘坐本次列车,而选择有座位的高铁,如果时间确实不允许,也应及时寻找车站或列车工作人员帮助,而不是凭借运气,依靠别的旅客的美德和同情心让座于老人。这种依靠打彩碰运的模式也许促成老人乘车便利,但对于让座的旅客就是一种不公平,失之于公允。因此,该老人女儿在别的旅客让座之后,首要做得就是感谢旅客的帮助,再思考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洋洋自德指责有座女生,这样有悖社会公平。
第二,随着社会意识、道德呈多样化发展,个别私心旅客利用社会舆论、道德标准关注弱势群体的条件,将年轻人的礼让理解为应得的照顾,将社会扶助的美德视为以德报怨的筹码,不是“碰瓷”就是讹人,让好人难做,善行难为,成为社会、伦理、道德是非难辨,良莠不分的主要成因。该女孩购得高铁座位号后,应该就有权利享受应得的乘车便利,看到老人在自己的座位上乘坐,也许感觉遇到“碰瓷”老人,为了不被蒙蔽,用自己的座位号提出老人起身理由,应当看做是维护自身权利的行动,即便做法有时欠妥,但绝对不应遭到非议和谴责。
第三,我们时常讲,实事求是,客观评说,该女生购买到的火车票价是有座号的价位,享受的就应该是有座服务,给无座旅客让座是本份,不让座也是她的权利,没有损害到任何人。再说,没有让座也许情况特殊,事出有因,也许女生中途转车路途遥远;也许身体有恙着急回校,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在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真相基础上发表看法和评价。其次,让笔者不解的是,车厢里那么多旅客,当女生让老人起身腾座时,其他旅客没有一个主动让座于老人,直到该女生与老人女儿发生口角时,才有一个旅客主动让座。因此作为网络评价,笔者建议应秉承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态度,实事求是,说实话、讲真情、办实事, 而不是拍脑门,人云亦云,否则,网络评价的作用和功效只能是功倍事半,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