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重庆六院疫苗疑似调包?揭了谁的底

2016-05-16 13:5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463232881247068917

重庆联合调查组回应重庆第六人民医院疫苗疑似调包事件,解除了家长对疫苗质量问题的担忧。但是,却查出涉事卫生服务中心4名职工涉嫌犯罪,一惊未平,一惊又起,真不叫人省心。

5月13日,有市民反映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注射“五联”疫苗时,使用的注射器与原装注射器不一致,怀疑疫苗被“调包”,引起社会关注。

5月15日下午,联合调查组相关单位负责人回答媒体提问称,经调查,因操作不慎导致注射器针头受到污染,为避免感染,接种护士彭某便从操作台另取一支一次性注射器来替代原装注射器。因彭某当时未向家长解释,导致家长产生怀疑,认为疫苗被“调包”。根据负责人的说法,这名护士的操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当时跟家长解释清楚了,家长理解了,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事了。

此外,联合调查组负责人表示,此次接种的“五联”疫苗为涉事卫生服务中心从南岸区疾控中心购买,疫苗来源渠道规范,运输、储存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根据负责人的说法,疫苗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被疫苗事件闹得如同惊弓之鸟的家长们大可放心。据媒体报道,消息传开后,周围居民从当晚7点开始聚集,到该社区服务中心“要说法”。晚上11点左右人群才逐渐散去。家长们脆弱的心经不起人为的疫苗事件闹腾,关于疫苗,不允许再有任何瑕疵,有“洁癖”才好。

与此同时,疫苗进货数量与实际接种数对不上的谜底也揭开了。调查显示,彭某及涉事卫生服务中心职工龚某、程某、彭某某等4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行为,已涉嫌犯罪。为逃避检查,他们将采购的部分疫苗不入账、不开发票,不如实、不规范填写相关记录,造成部分接种疫苗登记记录与实际接种疫苗情况不一致。5月15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该4人予以刑事拘留。

1463232894305033258

不得不说,这4人实在是胆大包天,此时居然还敢在疫苗上发不义之财。一个月前,关于山东疫苗案的处理,人们还记忆犹新。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决定先行对一批责任人实施问责;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强化制度监管。会议决定,依法依纪对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和山东等17个省(区、市)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有关方面先行对357名公职人员等予以撤职、降级等处分。连食药监总局、卫计委相关责任人都被问责了,处理的决心和震慑力可见一斑。

而根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6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决定》加大了处罚及问责力度,增加了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的规定,并完善了与刑事责任的衔接。

尽管如此,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因为利用二类疫苗牟取私利被刑事拘留。山东疫苗案的汹涌舆论、357名公职人员被处分、《决定》前所未有的力度,都没能遏制他们赚钱的冲动。如果不是因为疑似调包事件的发生,他们的不法交易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1463233263777079723

有前车之鉴,依旧有人重蹈覆辙,有严厉的监管制度,依然有卫生服务中心职工视而不见。事发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惩,当然是必须的。但是,提前发现问题,不给他们机会更为重要。要是真的出了问题,再严厉的处罚也是弥补不了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主要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所作的疫苗分发、储存、运输和接种等记录进行检查,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试问,重庆疫苗疑似调包事件中,卫生主管部门尽到了职责吗?

5月13日,事情发生,5月14日上午,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在全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专项整顿,对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为什么又是亡羊补牢,而不是未雨绸缪?(千龙网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倪恒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