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公布的深圳遇害女教师发给家属的顺风车照片,车牌号码显示为粤C2S8N3
前不久,深圳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犯罪嫌疑人伪造车牌,滴滴平台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引发关注。近日,深圳部分注册滴滴出行的司机收到了一条短信,被告知需要重新审核信息。据了解,此次有8000余名司机被“封号”。滴滴方面回应称,本次不是封号,而是对平台上驾驶证(车辆)信息存在异常以及服务质量有问题的司机进行提醒和整治。(5月9日《京华时报》)
网约车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产物,既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方便了大众经济便捷出行,甫一面世,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松懈,诱发的不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特别是近期“深圳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海口4名女生乘坐网约车遭遇司机自慰”两起事件,再度把网约车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网约车自诞生以来,一直处在宽松营运和严格准入的博弈之中。作为运营平台和私家车主,希望能够放宽准入门槛,只要车辆合格、驾驶证和行驶证齐全就可签约运营;而作为交通运管部门,则希望严格私家车准入,加强驾驶员管理。前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网约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不乏吸毒前科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而后者则又令公众和平台担忧“加强管理阻碍网约车的快速发展”。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展网约车是题中之义。但如何采取措施确保网约车安全无虞、健康发展,则考量着管理者和运营者的智慧。笔者以为,需要在安全保障与促进发展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一方面,放开私家车准入门槛。交通部去年曾公开征求《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意见》和《办法》明确表示“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对外提供客运服务是不合法的”,这意味着目前网约车平台签约私家车是不合法的。如果《意见》和《办法》颁布实施,或将不同程度制约网约车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放开私家车准入门槛,促进网约车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网约车车主驾驶员准入门槛。目前网约车的隐患主要来自车辆、驾驶员信息不全甚至匮乏,导致黑车泛滥、犯罪前科人员充斥其中。网约车平台与其事后对驾驶员封号整顿,不如按照运管、公安部门的要求,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准入管理。一是加强私家车准入审核。凡是请求注册网约车的私家车,必须提供完整的购车(转让)、年检手续,审核不合格者不准入市;二是加强驾驶员准入审核。凡是请求注册网约车驾驶员的,必须提供个人户籍信息、无犯罪记录证明、个人征信证明,凡是有犯罪前科、不诚信和潜在隐患人员禁止注册接单。
放松车辆准入门槛,提高驾驶员准入门槛,通过“一松一紧”,既促进了网约车新生业态的发展,也提高了网约车的安全保障,更降低了平台的责任风险,二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新闻细读>>>深圳8000滴滴司机被“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