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从“环保督察组首秀”看地方三大缺憾

2016-05-06 15: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5月3日,首度亮相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布了对河北省的督察意见,令公众印象深刻的结论是,“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河北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5月6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中央的部署,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省进行督察。纵观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首秀成果,笔者认为,喜忧掺半。喜的是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顶层高度重视,并且看到“雷声”过后的“大雨点”;忧的是还存在诸多缺憾,不免让人担忧,中央环保督察组一走,这些被查处的污染企业是否“重操旧业”?

从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省的“首秀”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地方在环保上仍存在缺憾。

缺憾一:领导重视度不够。透过媒体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给予首秀的简短评价,足以看出某些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说到底是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尤其点到了地方主要领导。作为地方主要领导,为官一任,本应该造福一方。然而,地方政府唯GDP是从而不顾环境污染的现象仍然大有存在。像河北,2015年全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十大城市就占据多席,可见河北环境污染形势之严峻。

缺憾二:地方交办问题查处不深入、不到位。就此次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举报信息的查实也是一场暗中较量的拉锯战。督察组共接到石家庄某区群众举报案件77件,问题数量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然而,当地政府却向督察组反映说,他们对77起举报案件进行核实,仅有7件属实。可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证实这77件环境问题基本属实,并且得出结论,该地区对督察组交办事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责任到人,部分举报线索甚至没有进行现场调查。这暴露出什么问题?勿须笔者赘言。

缺憾三:官商勾结埋隐患。河北一位群众曾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某企业污染严重,由于当地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官商勾结,导致举报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给了污染企业,并由此受到企业的威胁,使得该举报人向中央督察组举报时还心有余悸。可见,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的不仅仅是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有环境以外的工作纪律问题。“治污必先治乱”。官商勾结、通风报信、打击报复等问题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会持续下去。

环境遭到破坏,空气势必受到污染,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虽然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河北一地,全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虽然污染现象大同小异,但污染程度却轻重不同。如果地方政府不从管理层发力,不主动作为,不把环境污染当回事,那么,类似河北的污染问题,现在有,将来可能还会发生。这次是河北,下次就有可能漫延至更多省市。

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只有对环境污染高度重视,以“零容忍”的姿态对待环境问题,才能打赢治理环境污染的持久战。

新闻细读:副组长接举报电话清内鬼 干预审批的领导被点名 首度亮相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如何办案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胡泰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