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据预计,到2030年,本市老龄化将达到重度,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
昨天,在2016年“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六场报告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老龄化超过30%后,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要从现在开始从长计议。
老人是一部天书,需要用心读懂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服务既不能全部依赖政府,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它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每个人的晚年幸福增砖添瓦。
目前,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其实不是道德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子女确实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去释放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因此,“喘息”服务和子女带薪护理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提供一层更加幸福的保障。在自己的床边上就能享受老人所需要的一系列服务,方便、安全又实惠,何乐而不为。
从2015年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年龄在2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这意味着“421”家庭人口结构正成为一种常态。2030年,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机构养老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符合老人需求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果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之后,养老机构有更加专业的护理能力和精神关爱,来机构养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政府在整个养老事业中起着统筹规划的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对养老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北京市也正从加强顶层设计、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培育服务品牌、壮大服务队伍等10个方面入手,总共开展了54类大项行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配合,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会优待、社会福利提供切实的支撑和相应的服务的同时,也要真正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未雨绸缪,做强养老服务业,实现老有所养,才有最美夕阳红。(千龙暖评专职评论员 李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