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锣鼓巷发挥更大地标效应

2016-04-27 09:00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让锣鼓巷发挥更大地标效应

本周一,是著名景点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第一天。据多家媒体周二报道,仍有团组将旅游车停在几百米之外,游客化整为零进入旅游区。

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笔者在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居住了25年,深知这一带是北京最具京味儿的地区之一。就胡同、四合院这些北京符号而言,此处堪称北京城内最为集中、最具规模、最有典型色彩,且保护最好的地区,没有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南锣鼓巷声名鹊起,成为新北京的地标性地区之一,显然是京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结果。游客云集此处且越来越多,表明了他们对这一地区的认可和喜爱。但每逢周末都到了寸步难行的程度,确实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提出建议,一是开发北锣鼓巷;二是将鼓楼东大街建设成除公交之外的步行街。

我清楚地记得,小的时候,老街坊们提到这条巷子的时候,常常只说“锣鼓巷”三个字。在位势和名称上,南北锣鼓巷相对应和对称,且长度也相差不多,因而成为一条既一分为二又互有联系的街道。北锣鼓巷虽不像南锣鼓巷那样整齐、典型,但也基本保留了有代表性的棋盘式布局。与南锣鼓巷贯穿南北,板厂、菊儿、雨儿、帽儿、黑芝麻等二十余条胡同分布东西的布局相似的是,北锣鼓巷也贯穿南北,也有分司厅、车辇店以及净土、纱络等多条胡同坐落于东西两侧。开发北锣鼓巷,打造一条完整的锣鼓巷街,不仅可以缓解南锣鼓巷拥堵,还有望打造一条更大规模的魅力街区。

而近些年,随着南锣鼓巷的发展,南北锣鼓巷之间的鼓楼东大街也逐渐成为与南锣鼓巷风格相似的商街,街面上几乎所有的门脸儿也都成为各种各样的商铺,且起了许多有意思的店名,以致这条街道也像南锣鼓巷那样热闹非凡。但鼓楼东大街又是一条交通要道,有若干公交汽车经过。这条街道相对狭窄,便道本来就不宽,还常有摆摊设点儿的。如果路面上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再多一些,就常常造成拥堵,在节假日更成为一个小的瓶颈,既影响了交通和通行,也给游客逛街带来不便。如果适时改为步行街,除公交车和附近居民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不能经过,则不仅可以缓解拥堵,且可以与南北锣鼓巷交叉成一条十字形街区,有望借此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地标。

从南锣鼓巷到什刹海,乃至到五道营等新地标,其规模与影响力的扩大固然有政府的作用,但其最初阶段的兴旺都是市场与民间自发作用、顺势而为的结果。比起很多行政手段一厢情愿打造的始终缺乏人气的地标,对南锣鼓巷这样起自民间,又受民间欢迎的地标,与其因难而退,不如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使其做大做强做好为好。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潘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