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指出,要宽容那些在探索中出于公心的失误,激励各地干部大胆探索,真抓实干。这一提法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相呼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容错纠错机制就要为那些敢于创新,敢于说话的干部撑起一片天,为他们鼓劲喝彩。一些领导干部怕犯错、怕被追责,听不得一点质疑与建议,傲慢焦躁的相当极端,出现问题不是上级的命令“不得不从”,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不济,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工作上的严重失职。容错纠错,就是要让领导干部不再害怕出现问题,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谅解、有机会去改正,也让下属不再唯命是从,可以自在的“和悦而诤”,从而形成开放包容、戮力同心的工作氛围。
有些领导干部能和悦但却不能诤,他们遇到问题就逃避责任,干事没有积极性、没有创新性,认为“枪打出头鸟”、“干的越多错就越多”,消极怠工,懒政怠政。太平官成为了这些官员的最佳选择和不懈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似乎只要是有点小错误,就会影响了为官的“声望”,就会在身上贴上标签,不再得到重用。因此,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失去了魄力,也没有了在新形势下开创工作局面的勇气耐心。
创新的过程中,工作的历练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失误。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为开拓者、创业者撑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创新的进程中奋勇向前。当然,容错纠错不是无限的放纵,头脑发热的“任性拍板”,不经思考的“随意决定”也都不可能逃过容错纠错的“火眼金睛”。过分的上倨下恭,不真诚的过度尊重,下属的“不得不从”,领导的“示傲卖狂”,营造了一种不健康的官场氛围。下属理直却不敢言,怕引起怒极而骂,上级专横而无所为,怕失去领导的威严,久而久之,领导不愿听,下属不敢说,工作止步不前,人人没有了斗志和干劲。
容错纠错机制告诉领导干部可以有“探索性的错误”,而不能有原则上的错误,有错可以及时纠正,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不管是下属还是上级,都可以“和悦而诤”。这样,不仅让错误止于萌芽,在出现倾向性错误的时候,及时指出,回归正途,还能进一步推动和谐民主、晋位争先的生动局面。人人可以“和悦而诤”,就不会出现依靠盲从而免责的“不得不从”,就不会出现只求和悦而求不诤的落后思维。
既直言又和悦,既有理又有礼,既听于直言,又容错纠错,这样的工作氛围才能增强底气、涵养大气,让我们为“和悦而诤”者鼓劲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