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同时承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在此之前,文化部将斗鱼、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种种迹象显示,网络直播监管越来越严格。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受此影响,网络直播违规成本将越来越大,靠涉黄涉暴等“激进”内容吸引用户的道路也越来越难走。(4月18日 中新网)
在网络直播监管“收紧”的山雨欲来之时,20家网络直播平台“奋起”自律,共同发布行业自律公约,提出自我净化的主播实名制及不向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等行为规约,应该做欣喜观。这既可以看作是向监管部门“表态”,也可以看作是向广大用户“讨好”,向社会舆论自证清白、同时表明网络直播行业中拥有相当话语权的经营主体拥有适时发声的权能。而之所以能自动地朝着规避色情、暴力、标新立异等非“激进”路线趋近,之所以能如此罕见地珍惜自己及主播们的“名”和“节”,这也与今天互联网经济整体嬗变和网络消费用户的素质提升息息相关。
正如观察家们所指出的,网络直播监管的严格化,表面看是相关部门职能意识在逐步“觉醒”,而背后却是整个行业要适应新常态、要有诗有酒有“远方”就不得不重归内容为王和表达精致的产业“精典”上去。曾几何时,某些博客、某些论坛靠着“出位”的内容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也使其嘴油肚圆;但不久,互联网引来“自媒体”大潮,微博的勃兴,某些推手造作的大V又着实火热了一把,可随着人们对某种有意靠肉体炫示和内容猎奇甚至曲解体制而后标举背反体制姿态及其话语的审美疲劳,这条“致富”路对某些平台而言,可能也要走到头了。
现如今,微信等自媒体不断让普通公众获得话语掌控的自主权能,而网络直播平台从内容呈现和即时、即视感等方面也在彰显着自媒体的基因特质,在这方面,有关平台和整个行业如果能够摒弃之前随波逐流、如风飘絮一般的投资和逐利取向,如果能真正在手法上正态化复归,才能从根本上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毕竟,那些盯着电脑、手机看直播的绝大多数用户终将会“心疼”用自己或父母的劳动血汗换来的那点“眼瘾”到底能“兑换”得多少真实的收获、愉悦和幸福。
自律和他律必须结合使用,疗效才可能更好,既然相关行业组织都有了明确的跑在前面的白纸黑字、条分缕析,那监管部门和立法机构,可能更要快马加鞭、及时跟进、查漏补缺、刷出“存在感”。只有这样,整个网络直播行业才可能走向知识化、技能型、专业化的新高度,而不是还在“三俗”、违法、背德这些低级趣味上玩那点里格楞。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参与直播的每一个男公民、女公民,坐在装帧华丽的直播间里,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那样的人生本来可以获得“向上走”的重大机遇,堂堂正正、自自然然、健健康康把钱挣了,不好么?网络直播经营者已经率先“重名节”起来了,希望能够在征募相关直播演员和实施内部管理中,让“重名节”坚持到底。
新闻细读>>>网络直播行业监管趋严 部分平台今起主播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