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对文物怀敬畏之心,否则小心“帽子”

2016-04-18 10: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460940210976_副本

4月17日,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活动在朝阳区东岳庙举办。图为市民和游客在印有文化遗产景区轮廓图的画布上,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绘心中美丽的首都风景。千龙网实习记者 朱依摄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文物多一分“敬畏”, 就是对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多一分“尊重”!

4月18日前后双休日中的一天,全市的文保志愿者都会欢聚到一起,在各个区开展关于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相关活动与宣传。

17日,在朝阳区的东岳庙,就有一批“红马甲”,她们通过“画说文保”“呼吁文保”“解说文保”“话说文保”等活动传递文保理念,呼吁市民增强文保意识;同样的,在西城区陶然亭的慈悲庵古刹中,也有一批“红马甲”,她们为前来游玩的市民发放文物保护宣传册和纪念品,并且耐心劝阻游客对公园内古物的破坏行为……

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要保护好。文保志愿者“红马甲”们在行动,在担当,担起了文物遗迹的“守护人”,其热心、付出和努力值得点赞!当然,北京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光靠志愿者们的宣导还不够;还需主管部门的主动担当,更有作为;还需市民的积极参与,主动献力;还需法律法规的完善、支持,媒体的宣传、引导等。

文物保护需要政府的更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因此,主管部门应站在对历史、现在和未来负责的角度,将“保护文物也是政绩”作为文保工作的重要遵循,加大投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等等。首先从政策层面保护好文物。对北京而言,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文物保护需要民众的主动参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专家所说,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文化遗产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据了解,目前,北京文保志愿者共有1023人,远不能满足对每个文物点都进行巡查的需要。因此,你的一分献力,咱北京的文物便多了一分保护!

昨天,笔者也去北京的几处文物古迹参观了一番,刚走进地坛公园的皇祗室,便看到几位初中生模样的少年倚靠在展物的玻璃墙上,旁若无人的大声说笑,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进来,看到此景,连忙走过去给他们“说教”了一番,少年们也顿感此举欠妥,尴尬地走出了皇祗室。看来,“红马甲”无处不在啊,虽然老人可能并不是文保志愿者。保护文物,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

文物保护需要法律的支持推动。无规矩难成方圆,文保法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不过,目前的文保法还不够完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影响了文保效率。1月28日,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结束。期待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文保法出台,更好地为文物古迹保驾护航。

文物保护需要媒体的积极引导。文物保护,媒体也是一股强大力量。文保观念要走进人心,不能仅依赖传统的说教。在视频网站获百万点击量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便是引导观念的成功范例,应加多传播,这也是“互联网+”的强大动能的体现。此外,媒体还可利用自身优势,多多报道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先进典型,充分释放模范的引领效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文保行列;同时,对破坏文物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等等。

有人曾这样问道:在一个城市中,当你看不到500年前的影子,看不到100年前的影子,甚至连50年前的影子都找不到时,你会不会感到恐慌?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文物保护应是所有答案中的“交点”,文物保护的“小船”绝不能翻。

保护好文物,展示古都北京的历史脉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对此,你、我都应参与进来。(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

新闻细读>>>古迹前亮眼“红马甲”呼吁市民加强文保意识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