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东南坊村村民刘某峰因征地拆迁刘补偿款纠纷,防母刘玉栈出庭起诉,竟然用绳索捆绑用胶带封嘴,把母亲送往200公里外的精神病院。医院在刘某峰一面之词下同意收诊并开具病情证明。最后刘玉栈在女儿的帮助下,走出了精神病院返回了咸阳。(4月14日《华商报》)
“亲儿绑母案,读罢泪沾襟”。这是一起欲望战胜亲情的揪心故事:80多万元的征地拆迁补偿款在未经母亲刘玉栈的同意下,被儿子刘某峰独自领走。为防母亲出庭起诉,亲儿竟然像绑匪一样,对母亲五花大绑、胶带封嘴、脚踢头颅。最令人可恨的是为了达到目的,竟然谎称母亲患有精神病。任何人看到刘某峰令人发指行径都会破口痛骂:利欲熏心良心泯灭畜生不如。
刘某峰的所作所为,不仅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也践踏了法律的“红线”。根据《刑法》228条的有关规定,刘某峰难逃法律惩处。然而我们在谴责刘某峰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样一起泯灭人性的亲人绑架案缘何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甚至报警后也没有得到援助?
一是拷问征地拆迁补偿款领取方式。本文中,被征迁土地的使用权归刘玉栈所有,但是在补偿时,没有经过刘玉栈的同意,竟然被刘某峰领走了。这种现象在村组、社区非常普遍,甚至基层干部也都默认亲人代领的方式,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处理方式违背法律法规。作为基层组织和调解人,无论是在征地拆迁还是遗产分割时,必须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当有几个利益人时,必须当面征求利益人的意见,不能任由亲人代领或者默认授权。
二是拷问警方对家庭纠纷的处理方式。本文中,刘某峰扬言要把刘玉栈送到精神病医院时,刘玉栈报警结果派出所以曾经调解过两次为由婉言拒绝。当加油站工作人员发现刘玉栈被绑架报警时,警方表示“刘玉栈是被亲生儿子送进去的,且有患病证明无法介入此事”。警方对待亲人之间纠纷的处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面对父母对子女的虐待、子女对父母的虐待、夫妻之间的斗殴,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偏听偏信,甚至面对受害人的强烈要求,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更别说人身保护了。
三是拷问医院对精神病患的认定方式。本文中,医院只是听取了刘某峰的一面之词就同意收诊病患。而对于刘某峰采取的极端措施,并没有引起怀疑。且在刘某峰的要求下,开具了患病证明。虽然刘某峰送患者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两种渠道,但是面对亲人极端行为,为何不多个心眼,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听取病患本人或其他家属的意见和申诉?
上面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有人多问一个为什么,就会避免出现“亲儿绑母诈病”的极端事件。我们期待,通过和颐酒店和亲儿绑母事件,能够唤醒社会大众和职能部门在处理亲人和家庭纠纷中的固化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逆向思考一下,或许就能避免悲剧事件发生,救受害者于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