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划出做人做事的“底线”

2016-04-13 15:5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有人把总书记近两年关于“底线”的讲话梳理归纳成四种,即法律、纪律、政策和道德底线,使人印象更为深刻。就党员、干部而言,做人做事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划对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

首先,“底线”是原则。也就是说,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要讲原则,不能没有原则、不讲原则。做人做事没有了这个“底线”,就会出差错,甚至出乱子,酿成大错。尤其党员、干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如果不明白是非曲直、黑白颠倒,一天到晚晕晕乎乎,拉山头、搞圈子,领导和朋友交办的事情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就是无视组织原则,势必触犯红线,受到党纪的处理。同样,违反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原则守住了,才能认清方向,进而做好工作。

其次,“底线”是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职业操守和人生信条,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在团队中的价值。比方说,领导交办一件事情,没有说质量、没有讲时限,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诚然,没有标准就是最高标准,没有时限就是最快时限。只有达到了这种做事的境界,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甘于奉献,才能在一个单位有立足之地。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做人更是如此,从小学就开有“社会”这一课,主要讲待人接物和交流沟通,可见其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具体的标准有诚信、明礼、团结、友善……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上的先进分子,理应比其他人的标准更高一些。

最后,“底线”是自觉。“底线”不是划出来给别人看的,更不是花架子、做样子。而是内心的一种自觉,一种条件反射,一种做人、做事上自然而然的行为准则。从这个角度上说,总书记强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划好底线,其目的不言而喻。在突发事件上、在重大问题上、在日常工作中,同样遇到一件事情,别人怎么做、自己怎么做,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心理反映。有人做的就好,有人做的有待提高,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底线”不同,也就是原则不一样、标准不一样,进而产生的自觉就不一样。当然,每个人都期待进步,期望做的更好,这个时候就尤其要把“底线”建立好。

说到底,“底线”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更是习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划好底线,守住底线,亮明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责无旁贷。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你记住了吗?“底线意识”!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赵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