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情系人民的话语

2016-04-13 15: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填的是《念奴娇》。这是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时,神思飞越、一气呵成的。整篇词字数不多,却直抒胸臆,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它的一字一句,无不如直入观者肺腑!笔画之间,凸显的都是作者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赤子情怀。

人说诗以言志,确实所言不虚。的确,这么多年,习近平不管走到哪里,念兹在兹的始终都是“人民”二字。尤其是当选总书记后,在首次公开讲话中他就坚定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于是,从那时起,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总书记夙兴夜寐,舟车辛劳。

且不说多次的国内考察,单看这几句话: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果敢决绝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瞻远瞩;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谆谆教诲到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鼓舞人心;从“三严三实”的为人为政之要到扶贫攻坚的细致入微……三年来,总书记用一系列温暖而接地气的话语为全国人民打气,为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社会指引着方向。

这三年,是壮怀激烈的三年,是阔步前进的三年,是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三年,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的中国人民不管面对多么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都可以傲然挺直腰杆,勇敢地啃下一切硬骨头,并在新挑战中寻找新机遇。因为,在这三年的追梦路上,我们用辛苦拼搏摘下了一个个喜人的硕果: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还有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没错,是我们用努力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有了以上这些喜人的成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豪情满怀,继续昂首前进呢?

所以,当“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徐徐展开之际,我们完全坚信,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华民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鼓励、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众志成城,神州大地这艘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巨轮一定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稳步前进并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