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会上,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重点介绍了医改的“甘肃经验”。据刘维忠介绍,甘肃从2013年开始的大病调查和干预,并进行疾病谱排序,目标是将医改思路从“改医院”拓展到“减病人、促健康”。“注意关口前移,强调预防,对一些疾病进行筛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经验。”这是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甘肃医改的评价。(4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应该说,自2009年起进行的医改,7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要说彻底解决了问题,还为时过早。随着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医改的困难和阻力愈来愈大。
纵观医改,我们更多的是在做“+”法,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提高报销比例等。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逐步实现供需平衡是必要的;提高报销比例,就能减轻群众的看病负担,也能有效防止因病返贫问题的出现。当然,也做“—”法,通过分级诊疗,使各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甘肃医改的做法,是一种“逆向思维”,即从源头下手,着眼于减少病人,减少看病负担,也就是更侧重于做“—”法。人们通常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但没有谁愿意生病。这话没错!而事实却是,由于缺乏干预措施,许多病患可以通过预防控制,结果却演变成了疾病,许多小病成了大病。可资借鉴的例子是,通过在盐中加碘,我国基本消除了甲状腺肿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粗脖子病;通过扩大国家疫苗免疫规划,在许多传染疾病的防治上,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甚至杜绝了一些疾病。甘肃的医改思路,可以说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通过大病调查和干预,甘肃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白血病等五种疾病患者数大大减少,减轻了医疗机构的看病负担。凭借疾病谱排序工作,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发现“三鹿奶粉问题”的省份。在“三鹿奶粉”事件后,甘肃又借此发现两例儿童食品和奶粉的汞超标。因为发现迅速,上报及时,涉案商品及时下架,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减少了儿童死亡。
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甘肃主要是大力推广中医药。没有检查费,也没有耗材费,自然就能减少看病的费用。通过中医药治疗100%报销,引导群众用中医治病。甘肃还通过中医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中医的预防作用。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当然还需从更多方面发力。甘肃省的做法提醒我们,医疗改革,不仅要做“+”法,还要做“—”法,只有不断拓宽医改的思路,医改才能真正取得成就,才能赢得群众的欢迎。
新闻细读>>>卫计委推甘肃医改经验 中医药治疗100%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