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贫困县办公用地变豪宅的背后

2016-04-11 16: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bangong

民生不思、节俭不想,把“为民务实清廉”衍变成“为官盖楼烧钱”的法院,如何执好天平、守护天平?

一块办公用地经过几轮“变脸”,最终被用作建设联排私人住宅,其中分配给领导的住宅,有的规划建设面积达五六百平方米。近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违规建房问题被查处,包括副县长、法院院长等在内的13名干部被纪律处分。

看罢新闻,顿感一股“牛气”冲面而来。能将办公用地变成私人居住的联排“豪宅”,不牛,能办到吗?

办公用地即使建楼,也是建办公用楼,建成私人“豪宅”无疑是“权力自肥”。

事实上,都安县法院在办公用地征收之初,盖“豪宅”的伏笔便似已埋下。26.8亩到底有多大?打个比方,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10亩,而这,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大小了。据了解,该法院正式在职人员约90余人,区区不到百人的县级机关,却要征收两个半足球场大小的土地来盖办公楼,不觉得浪费吗?重要的是,如此征地申请,是怎样通过审批的?

同时,在土地流转指标被严格限制的当下,都安县法院居然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到住宅建设用地,很不合逻辑。这么大一块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居然没有被专业的房地产企业拍到,却被一百多名自然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联合购得,是何道理?而且,说是“法院干警小区”,但130名业主中,有38人并非法院职工。

答案很明显。主要有三点:设定条件“萝卜招标”,排除竞争者顺利拿地;分块办证建设,“擦边球”、貌合神离式审批突破禁建独立式城镇居民私人住宅相关规定;超容积率办建设许可,普通住宅变超大“豪宅”。

由此观之,都安县法院之所以能够“一路绿灯”,办公用地“变脸”成“豪宅”,源于相关部门对“既成事实”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样的,这一档子事之所以没能早些“东窗事发”,与相关部门的这种态度明显脱不了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公用地建“豪宅”,手续越齐全,越说明相关部门的亵职,甚至是权力间的互相“依偎”。

这种“牛”,显然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更是老百姓所憎恶的。“牛”过之后,受到法律惩处,也是必然结局。据了解,位于大石山区的都安县,自然环境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在这样的地方建公务员超大“豪宅”,群众自然不满。而且,头戴国家大力扶持贫困县的“帽子”,更应该节约当先,自力更生,切不可做追名逐利、以权营私的荒唐事。

对权力失去制约,就意味着“人有多大权,就有多大胆”。人有自私的天性,失去制约的权力,便可能导致这种“天性”的暴露。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信息公开是避免暗箱操作、违法审批的利器。是的,应将每个项目的审批文件上网,接受公众监督,让阳光照进来,不让“洼地”产生。(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向浩)

新闻细读>>>贫困县广西都安:办公用地“变脸”联排“豪宅”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