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海淘一件商品,最低交税11.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实施,行邮税也同步调整。和原来相比,跨境电商将按照货物征收关税,按进口环节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4月8日 中国新闻网)
以往,我国对传统进口货物主要征收的是关税、消费税以及奢侈品消费税;而进口电商则征收行邮税。两相比较,后者显然较低,一般在10%左右,而且50元以下的甚至零征税。由此,大量贸易类商品便通过邮递渠道进境,进而促使了海淘、海外贷购业的“井喷式”发展,交易规模快速攀升。新政颁布后,跨境电商被明确为零售进口商品的贸易属性,税务成本明显提高,参与“海淘”的消费者,单次交易超过两千、年度交易超过两万均需纳税,“海淘”优势变小。
按说,跨境电商进口丰富了国内的消费市场,适应了我国消费者对更高质量以及多样化商品的刚需,为什么国家还要设置交易限值?笔者感到,主要基于以下多重“保护”的考量。
其一,为了“保护”传统进口企业的公平。我国进出境商品分货物和物品两类,分别适用不同的税收制度。进境货物按贸易属性,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而进境物品则按照非贸易属性,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来征收行邮税。由于有了跨境进口电商,境外货物可以直接入关,这就使得一些传统进口企业在税收上明显不公,以至于原本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贸易公司的企业纷纷撤离;而且随着“海淘”兴起,数量剧增,也相应加大了监管成本和难度。
其二,为了“保护”国家的税收不再流失。需要明确的是,“海淘”等跨境零售进口商品,本身也是一种贸易行为。由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产品大部分适用10%的行邮税,按照50元的免征税额,相应的免征货值则可达500元。据报道,我国每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及我国公民海外购物消费规模达几千亿元,按照过去的政策,对所有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征收的税收不足10亿元,而90%以上的包裹不用交税就可完成进境交易。造成这样大的流失,想来政府是不愿看到的。
其三,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不可否认,国人对外国货的青睐已超出了之前的想象,正从高端消费品向一般日用品渗透。表面上看,“海淘”缴纳的税率,确实比一般进口贸易要低得多,但事实上,两者在税基上是完全不同的,算下来有的电商还更高。正如有评论指出,消费者通过海淘固然拿到了低价,但不是通过避税得来,而是打掉了诸多中间环节;以海淘最热门的奢侈品为例,同一个箱包在中国比在法国售价可能高出70%,但它的进口税率却绝没有如此夸张,高价很大因素来自国外大牌们针对中国消费者严重的炫耀性消费心态“坐地起价”。
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的意义,势必还将牵扯到国家今后在相关领域的政策走向。比如,降低相关产品的进口税、消费税,缩小境内外差价,让消费者能在国内以一样的价格买到国际产品;提升国内消费品的品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严格采用国际标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如此,新的税收政策不仅利于创造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而且于国家和每个消费者都大大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