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4月7日《广州日报》)
只有“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智商。曾雪梅所信奉的名言警句并没有错。以她的“学习”方式为魏永康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错。但为何“神童”魏永康并没有按照母亲划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硕博连读却遭中科院退学?
如果说方仲永通达聪慧,最终成为平凡的人,是因为过早地追求生活,而忽略了后天的学习,那么,神童魏永康最终遭退学则与此相反,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生活能力的培养。
按照魏永康的学习能力,他不可能连硕士论文都完不成,更不可能遭退学,问题是离开了母亲的“陪读”,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
“是我害了他”,曾雪梅忏悔的没有错。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雪梅一手包办。
神童遭退学虽属个案,但生活中并不缺乏“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 大学生独居14年宅死家中,“毕业不就业,宅家啃老”者并不鲜见,还有大学生接到骗子的电话后,不仅按照要求转款到骗子账户,还被骗子耍得团团转,叫他去砸ATM机、向女性袭胸求报警,都一一照做,都是社会生存能力低下的表现。
据说“狼爸”“虎妈”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一套,怕就怕与曾雪梅犯了同样的毛病,因此神童遭退学,最该引以为鉴的是那些“狼爸”“虎妈”。不要以为只有学习好了考上重点才是对孩子的关心,学会生存同样不可忽视。
希望那些“狼爸”“虎妈”们,在为孩子设计未来的时候,生活中少一些百般呵护,多一些生存能力的培养。否则,无论孩子在学习上多么优秀,一旦成为“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到时悔之晚矣。毕竟做父母的不可能永远“陪读”,毕竟孩子总有一天要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