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让“舌尖上的安全”重树信心

2016-03-10 10: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前些年,我们好多人都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一些事:少数丧尽天良的商贩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制造了地沟油、假羊肉、苏丹红、毒奶粉、毒生姜、镉大米、瘦肉精、染色脐橙、人造鸡蛋等事件,再加上被舆论过度炒作,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每顿饭入口难安,对“舌尖上的安全”没有了信心。

谁能不吃,谁能不喝?当前,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吃饭已经不是问题,已经从吃得饱的基本需求,提升到了要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层次。食品安全问题,人人关心!记得那年,习近平主席到庆丰包子铺吃包子,还不忘了问那店铺经理,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安全有没有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乎民生。全国一天要吃40多万吨粮食,10多万吨肉,50多万吨蔬菜,20多万吨水果。这样庞大的食品消费,监管起来确实不易。但是,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也绝对不能忽视呀。

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百姓能不能吃得安全,能不能吃得安心,已经直接关系到对执政党的信任问题,对国家的信任问题。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在昨天的会议上,农业部长说:“‘十三五’期间,农业部要落实五项措施,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老百姓能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可是,老百姓怎么知道买的、吃的是不是安全呢?食品溯源就是个好招!只要生产的农户和企业参与,在源头上凭良心做事,政府负责任认真监督,从产地到销地,从农田到餐桌,各类信息公开透明,建立起一整套追溯体系,在市场终端,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条形码,就能知道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的流水信息,那样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信心一旦降到零点,重拾信心何其容易?

可喜的是,“十三五”规划已经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主席说:“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

舌尖上的美味,前提必须是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丛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