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小”是高校与小学融合发展的桥梁

2016-03-09 20:3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4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了“高参小”的教育改革项目,开启了一场建构融合教育的行动。

所谓“高参小”,顾名思义就是让高校参与到小学教育中去,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教育特色发展对高水平师资和课程团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师范教育转化培养成果和选择实训基地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各自关门办学的格局。

高校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其强大的开发能力,有助于小学教育特色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挂牌建设基地学校和特色学校、建立艺术家工作室和体育俱乐部等方式,与“结对”的小学相互交流沟通,推动中小学在体育、美育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高校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教师、课程等专业资源,将专业课程引入中小学,为其落实素质教育提供新平台,找到自己新的亮点。“高参小”项目是高校与小学融合发展的桥梁,高校不仅能助力中小学扬长补短,同时其也能借力完成自身师资人才的培养。

高校参与小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素养。高校为小学提供的课程重在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某种意识,从而对其他的相关课程起到支持和互助的作用。例如剪贴画课程,该课程并不仅是教孩子学会剪纸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立体思维等抽象能力。这对于今后的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等抽象学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通过“高参小”教学实践,能够提升高等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效对接。在“高参小”项目的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在大学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关联度,从而完善教育的连续性。

北京的“高参小”项目是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高校与小学各有自身的优势与发展需求,此举运用全新的视角,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和规划,最终实现融合教育的优势互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