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医院书店”是给医患打“精神点滴”

2016-03-08 16: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晓风书屋的一家分店开进了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一层。医院里开书店,晓风书屋是头一家。这家特殊的书店,去年7月开始试营业,最近准备正式开张,专门为住院病人、陪护家属及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服务。尽管开在医院,但书店里鲜有专业医疗书籍,摆在书架上的,文艺社科历史等品类齐全。(3月8日《北京青年报》)

书店开进医院,会有读者吗?这也是书店老板当初的担忧,书店老板认为去医院的人都是看病的,谁会有心思看书?但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力邀书店开进医院,还开出优厚条件,如房租全免,装修全包。书店进驻医院后,买书的人很多,医生护士、住院病人及其家属,都喜欢跑到书店看书买书。

去医院的病人,有不少是急诊病人,这些人可能并没心思看书,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住院病人则未必。很多住院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慢慢接受的过程,对于这些住院病人来说,应该保持平和心态,可能有些病人文化修养不高,他们无法从读书中享受愉悦,但很多人则可以通过看书来“移情”。通过看书来暂时忘记病痛的折磨,或是让书籍给予他们精神慰藉与鼓励,帮助他们度过身体遇到的难关。

不少住院病人要在医院住较长时间,让书籍来陪伴,可以利于他们修身养性,有些病人会感到这些时光并没白白浪费,他们虽然身体上面受到摧残,但是精神上面却有很大收获。就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曾自嘲自己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正是因为长期生病,让他在病榻上看了很多书,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从而让他成了著名作家。

谁都不想生病,但既来之则安之,在生病期间,看看书,多学习,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或让自己获得抵抗病魔的力量,或让自己从中消磨时间等等。

医院里的书店,利于患者进行“精神治疗”,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忙里偷闲、加强修养。可说是给医患双方打“精神点滴”。

这家医院的做法值得肯定,据了解,很少有医院里有书店的,在台湾地区的济慈医院和香港地区的养和医院,医院大厅倒有图书售卖区等。这家医院里的书店可能是大陆第一家开设在医院内的书店。

医院内开设书店,是医院的一项人性化举措,是软件设施建设,这本身就是对医学人文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医院以患者为本,更为重视患者体验与感觉的“治院思维”。

国内医患矛盾日趋激化,很大原因也是在于医院很多时候并不太顾及患者感受。让医生与患者感同身受,将救助患者当成救助自己的亲人,这样才能从极大程度上减少医患矛盾,才能让医者仁心充分体现出来,才能让患者在被医生的关怀中,得到更好救治,让患者改变对医生的不良印象,在心情愉悦中,也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以及更好康复。

是否让书店开进医院,也并不是要让所有医院都去效仿,毕竟医院有大小,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有的医院可能并不适合开设书店。最重要的是,让医院回归患者立场,让医生懂得医学人文,给患者营造一个充满爱心、怜惜与关爱的就医环境,这才是“书店进医院”所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地方。

新闻细读:书店开进医院 读书有了“点滴”时间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