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逐渐被“女生节”、“女人节”、“女王节”等字眼替代,是近几年“妇女节”最吸人眼球的存在标签。女人如花、四季皆可绽放、各有各美,的确不该被一种称谓禁锢。还是消费主义善解人意,从善如流的丰富细化了女性标签。当然他们了解女人是为了更好的赚女人们的钱。
如何过每个周末比如何过一年一次的“三八妇女节”更重要,对多数“妇女们”而言。如果不是单位通知可以放半天假,或商家们以“妇女节”为噱头,掀起一轮轮的商战促销提醒你,三八这天是女人们购物剁手的节日,有多少妇女们会过这个节?
众所周知,三八妇女节的本意是劳动妇女、底层妇女,对自身平等权利的追求和抗争。距离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平等权利罢工已过去107年。今天妇女们争取到了哪些权利?
女权意识越来越强,是男人们对女人们抱怨最多的话题。当婚姻和男人不能给女人们充满安全感的栖身港湾时,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像男人一样在职场上拼杀,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财务自由。她们奉行:与其指望“汉子”,不如把自己变成“女汉子”。
当妈的职场女性更是“女汉子”中的战斗机——“女超人”。如果想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独立人格,她们需要德才兼备、十项全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只是基础配置,最好琴棋书画手工都会,奥数文采运动都行;出门能挣钱养家,进门能干活带娃;闲时懂养花旅行,忙时能顶岗位半边天。
妇女们在越来越多的权利面前疲于奔命,负重前行。分担了传统家庭中男人养家的责任,依旧承担着传统家庭中女人的一切义务。“减负”的男人们轻装上阵反而开始抱怨,中国的妇女们越来越没有“女人味儿”,还是日本女人和韩国女人温柔贤惠。
“妇女”这个暗含婚姻标识和年龄感的词开始被男女双方同时不待见。没结婚的女孩们可不愿跟“妇女”们同流合污,她们开始自立门户过“女生节”。大女人、不婚主义和女权主义者认同的是“女人节”和“女王节”。那些在家庭生活和职场生涯两边兼顾,求全责备的“妇女”们,如何在保存女人属性“女人味儿”的同时,实现自身平等权利和自我价值,应该是“妇女节”这天,男人和女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当初的女工们罢工游行向男权世界宣战,是想以女性的立场争取跟男性享受各项平等的权利。目的不是让女人们摒弃自身的性别属性,像男人一样工作生活。“以女人之心,爱女人之身,享女人之权利”才是“妇女节”之于妇女们的意义。
“妇女节”这天,女人们应该集体宣誓:我们誓死捍卫做女人的权利;我们决不放弃对美丽、魅力女性美的保存和追求;我们要做一个一辈子都美美的女人。(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