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包容,是每个家庭守护神

2016-03-05 09:19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家庭的守护神

春节前,某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有一名女子向记者求助,说她在不久前刚刚离了婚,“前夫”已经回了外省的老家过年,而她自己则一个人留在济南他们曾经的“家”里,倍觉孤单和凄凉。该女子说他们两人是自由恋爱,两年前结了婚,前段时间因为丈夫下班后一回家就上网玩游戏,不和她聊天,也不帮着做家务,觉得被冷落了,便和丈夫吵了一架,在气头上她说要离婚,同样在气头上的丈夫回应说“离就离”,于是两人很快就办了手续。这几天,她冷静下来后,觉得为这么点儿小事就离了婚,很后悔。所以她希望电视台民生节目组能帮帮忙,和她“前夫”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挽回。

记者虽觉得这事比较离奇,但还是答应帮他们说合,劝和不劝离,这也是行善积德的事。电话接通了,已经回到老家的男方承认他也是在气头上做出的决定,最后答应和“前妻”私下沟通,并约好在老家等着“前妻”回去一起过年,年后再办复婚手续。

现在社会上像这对夫妻一样草率离婚的不在少数。这几年离婚率不断上升,而离婚者也逐步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人们离婚的原因固然五花八门,却也不外乎结婚时缺乏感情基础,或虽有感情基础却不善经营两类。

有些年轻人玩儿浪漫,玩儿闪婚,在对彼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结了婚,婚后才发现性格不合,同时又缺乏互相磨合的耐心,很轻易地就选择了离婚,而离婚的理由则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的女子居然因为丈夫挤牙膏时“不从牙膏皮的底部挤,非得从中间挤,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听,这日子没法过了”,于是就离了婚。离婚时分割财产也表现得颇孩子气,到了斤斤于计算电脑主机、键盘、鼠标归属的地步。而一些农村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女,则是在相亲不久后就选了个黄道吉日把婚结了。这种婚姻的基础不在于感情,而在于丰厚的彩礼。

据了解,在济南某县,在把媳妇娶回家之前,按农村的老礼儿,男子至少要到女方家里很正式地拜访四次,而每次约定俗成的礼物都是十箱酒、十条烟、十只鸡、十条鱼,暗喻男方是“实打实”的想办成这喜事。按照市价,每次这四样礼品得花四千多块钱,四次就是一万六千多,而这还是在彩礼之外的。彩礼是现金,一般也得十来万,这还不算盖新房和买车的钱。在现在的农村,养老一般还是儿子的责任,嫁出去的女儿最多在父母年老生病时伺候出力。因结婚而拉下的饥荒得由公婆来还,儿媳妇过门后不久,因老人希望他们稍微背点儿债而打得鸡飞狗跳的事很多。本来两个年轻人就没什么感情基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选择离婚,这时候判断彩礼是否退还或退还多少,就得麻烦法官了。

有些年轻夫妻虽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却因双方都年轻气盛,在磨合期内两句话不合就吵着要离婚,然后就真离了,像文中开头所说的寻求记者帮助的年轻女子就属于这一种。

其实,无论有没有感情基础,婚姻都需要两个人耐心经营和精心呵护,古罗马家庭“守护神”的故事,就给人很多启发。

在《罗马人的故事》一书中,日本作家盐野七生介绍了古罗马的诸多保护神。她说古罗马的神的数量多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维里普拉卡女神,她是调解夫妻矛盾的保护神。一般而言,夫妻之间发生争吵,起因通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概就像牙膏应该从什么部位挤,吃完饭后谁刷碗之类的,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样的。夫妻之间吵架,双方都会认为理在自己这边,所以为了说服对方,声音会不由自主地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不说话会被认为是理亏心虚。于是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这时如果一方为了不让对方有开口争辩的机会,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另一方自然会怒从心起,结果甚至可能会发展到大打出手,家暴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结果,古罗马人会去女神维里普拉卡的神庙里寻求帮助。

每个神庙都有每个神庙的规矩,信奉诸神的罗马人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一定会遵守。维里普拉卡女神庙的规矩就是在女神面前,向女神倾诉的时候一次只限一人。这样一来,在一方倾诉的时候,另一方就不得不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在默默倾听的过程中,渐渐地,他或她会意识到对方说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就在双方一次次交替倾诉和倾听的过程中,原先激烈冲动的声调会慢慢地趋于平和,在离开神庙的时候,两人已经和好如初,家庭也就守住了。

在整个“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女神维里普拉卡其实什么也没做,她“守护”家庭的秘诀,只是制定一条让双方互相倾诉和倾听的规矩,在倾诉和倾听中达到理解和包容。最近震惊社会的离婚当事人杀害女法官案,实际上就是当事人守护不住自己家庭时迁怒于女法官的极端行为。在他们的家庭保卫战中,法官何辜。

说到底,理解和包容,才是每个家庭真正的守护神。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 马建红(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