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招生破冰难以纾解儿科看病焦虑

2016-02-19 13:2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儿科医生的紧缺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关注。记者获悉,国家卫计委正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据悉,国家卫计委已将此列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这意味着,从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各界对此高度关注。(2月19日 《南方都市报》)

 

855ee17f-3608-4262-ae49-024fb2e27c19


现实中,相信大家对儿科看病难现象都有深刻的体会。通常情形下,患儿和家属往往会面对“小医院几乎没有儿科医生,拥进大医院却又一号难求”的状况。根据统计,我国每千名儿童只会分到0.4名医生,也就是一名医生要为2500名患儿提供医疗服务,儿科就诊失衡现象着实令人堪忧。

不可否认,之前儿科医生的培养,并没有停留于本科阶段,而是需要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专业化培养。如此之下,局限于研究生阶段的儿科医生培养,数量必然无法满足儿科现实需求。那么,将停招17年的儿科本科专业再次恢复,目的正是在于增加儿科专业的人才供给,以缓解当前儿科就诊的巨大压力。不过,只是侧重于在学历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通,注重培养层次的调整,恐怕难以纾解儿科看病难的焦虑。

需要厘清的是,与其他医疗人才相比而言,儿科医生的人才匮乏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儿科医生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患儿的生命更为脆弱,更需要谨小慎微,患儿家属所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儿科医生因此也常常遭受被打骂的危险。另一方面,儿童就诊过程中,具有先天性的难点,与医生沟通交流面临巨大的障碍。通常之下,同样的付出、同样的努力,儿科医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其收入和付出并不成正比。

从这个方面而言,正是由于儿科专业外部环境不理想,最终导致了儿科成为“冷门专业”。假如,外部环境无法改善,仅仅依赖于恢复本科层次的儿科人才培养,恐怕依然难以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如此之下,若要真正让儿科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关键还是要改善儿科专业的外部环境,真正免除儿科医生的后顾之忧。比如说,破解儿科医生的职业困境,采取分级诊疗的模式,使社区医院与儿童医院实现有效衔接。再比如,强化儿科医生的人身安全保障,缓解工作和心理压力,赋予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让儿科医生感受到职业尊荣感等等。

破解儿科看病难题,不能只是依赖于本科层次的儿科专业破冰,而是应该找准问题源头,做到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栽得梧桐,引得凤凰”的目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选择儿科、热爱儿科。

新闻细读:儿科本科停招17年 卫计委将协调恢复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