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我想带爷爷回到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日前,一张请假条被杭州网友晒到网上,引得无数人大呼“任性”。而领导的批复也相当“给力”:“让年轻活出动静!”(2月18日《北京晨报》)
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快忘了老公长什么样儿”,再到如今“带爷爷回25岁”,各具创意的“奇葩”请假条,由于大多涉及心情、亲情、爱情等大众敏感话题,往往都会引发网络舆论的热烈围观和反响。不过,若隐若现的炒作成分,还是让人觉得缺少真诚,甚至嗅出些许“异味”。
辞职女教师后来呈现出来的真实场景,与大家原来想象的纯属两码事儿。姑且不再去作无谓的议论,且看“带爷爷回25岁”请假条,当事人受此前网上热传孙子给爷爷拍一组很潮的照片启发而萌生上述念头,有道是心动不如行动,那有没有好好利用春节长假付诸实施,而非等到元宵节才去做?
春节期间都忙着串亲戚和各种应酬,没来得及陪着爷爷好好玩,元宵节又是星期一要正常上班,于是就写了这张假条,打算无论如何也要让爷爷好好感受一把年轻。“没来得及”貌似情有可原,爷爷在心目中到底占多大的位置?“带爷爷回25岁”给串门、应酬让位,此等孝心又有多大的成色?
“只要动起来,年轻什么时候都不晚……批准假期,让年轻活出动静!”公司领导写在请假条上的鼓励性“批语”颇为耐人寻味,尽孝不分早晚,不应凭一时热情,更不应刻意于哪一天的表现,“动起来”、力所能及的行动成常态才是关键。倘若热衷于比拼谁“炒”出来的创意更有眼球效应,终究显得有点“虚”和“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