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假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岛大虾”事件才过去几个月,哈尔滨“天价鱼”又一次挑拨了游客敏感的神经。这两天,“点了三种鱼,一顿饭下来竟花了一万多”,惊爆网络。
不过,跟“青岛大虾”事件不同的是,这次,游客和商家都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游客在网络上希望讨回公道,商家也请媒体主持公道。
从双方的表述来看,有很明显的差异。比如,发帖的陈先生接受《扬子晚报》采访称,自己在微博中所说的全部属实。而涉事的饭店“松北野生鱼村”自称当时值班的经理赵玲说,陈先生所说的情况,不属实。
在争议的焦点是否“乱写鱼的斤两”上,陈先生在微博中称,明明十斤四两,结帐十四斤,其它2种鱼也乱写斤两。对此,赵玲表示,这位先生点了菜,服务员告诉他点的是鳇鱼,多少钱一斤,多少斤,跟他确认完了以后出单子,出到他台面上有一份单子,然后这个客人那个时候什么都没说。
在消费的金额上,陈先生贴出的消费清单显示,“应付金额 10302.00”。而赵玲说,“最后我们给他打了七折,他实际付款7200元”。
在肢体冲突上,陈先生说,“结帐时与其理论,店方冲出一大帮人还打我们”“当警察面还打我头”。赵玲说,“他们还有一个短头发、穿黑色羽绒服的一个女的,特别不压事儿,出来以后就薅服务员的脖领子”。
在警方的处理上,陈先生说,“因为110说,解决不了带双方去所里解决,先拘了,我们害怕,只能听从他们的”。赵玲说,“警察来了看了监控,说如果你们不协商解决,就带回警察局,把各方拘留几天怎么怎么样,老板在警察那儿给客人求情,因为是他们动的手。”
根据双方的表述,我们会感觉到,对自己有利的,就说,对自己不利的,就不说。正因为如此,围观的网友无法看清事情的全过程,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可能会有失偏颇。
2月14日下午,哈尔滨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调查组,已到涉事餐厅进行调查取证,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调查结果将尽快公布。同样是在2月14日,陈先生已删除了原微博,只留下一句:不想被过多打扰所以删帖,更希望不良商业能改变经营方式。
有些疑问,调查结果会给出答案。有些疑问,可能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而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真相逐渐被还原,对陈先生本人、对商家的负面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哈尔滨市主打游客的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城市形象。
旅游中,游客和商家的摩擦是常有的。出现冲突,最理想的办法是协商解决。正所谓和气生财,对商家如此,对消费者亦如此。不是不维权,而是,要客观公正地维权。借助网络,求同情,当然是维权的一种方式,总能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只是,尽管可以得理不饶人,也得充分有理才成。(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