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初七,7天春节假期结束,除了身处特殊工作岗位的人们,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在春节期间全家团聚,而且这次团聚可能是不少人每年仅有的一次机会。那么,在这个春节假期里,每个人真正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有多少呢?华商报记者专门设置了小型调查问卷显示,18人中仅3人放下手机。(2月14日《华商报》)
事随时移,过年期间,除了“新年好”“恭喜发财”等问候语,年轻人拜年期间说的最多的话大概就是“你家wifi密码多少?”。时代在变,世事在变,过年过节的方式也在改变,可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或是为了梦想,或是为了生活,很多人如候鸟一般,待过年才能归巢似乎成了新常态。
而在短短的假期里,除了睡懒觉、朋友聚会、吃饭唱歌、玩手机、抢红包,剩下的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正如猴年春晚歌曲《父子》中唱到:“我知道你的辛苦,明白你的付出,却忘了如何跟你相处。”
手机如今似乎成为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又一道墙,以往的家人齐聚看春晚的时间已被抢红包占据,微信红包、微博红包、支付宝红包……甚至忙到毫无闲暇和父母谈论节目,开怀大笑。
若是子女放下手机,似乎又是割裂和社会朋友的联系,很多父母虽然心有不悦,但也不忍心阻止孩子的聚会和手机娱乐,只是默默地把关怀放在精心准备的温暖饭菜里,累并快乐着,这里也印证了“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的父母之爱。
人在心已远,这样的过年回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父母希望的当然是了解子女的近况,唠唠家常,回忆往事,一起笑看春晚等等。这些看似很容易的事却不易做到,有媒体报道,五人挑战“封机7天陪父母过年”全部以失败告终。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此时,最不该吝啬的就是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留给父母,当然,尽孝并不限于春节, 更在日常的每一天,比如距离远的经常接父母过来小住,距离近的常回家吃饭。假日里游遍千山万水固然令人艳羡,但带着父母游历山水,才值得骄傲。无论假日还是日常,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都不应只是一句美好的承诺,而应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不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放下手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