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习近平“以正治国”秘笈

2016-02-04 11: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治国要“正”,就是要光明正大,不能搞歪门邪道;而用兵要“奇”,则要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用领兵打仗的“诡道”来治国是不行的。儒家宗师荀子也最反对治国不正,权术横行,提出:“人君者,隆礼遵贤而王,重法爱民则霸,好色多诈则危,权谋倾覆幽暗则亡”。在他看来,以德治国是王道之路,以法治国是霸道之途,而权术立国则是最糟糕的一种治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三年,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一个梦想——“中国梦” 召唤,两大目标——“两个一百年”引领,三大主线——治党、治国、治军统筹,“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有力指导、引领和推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突出体现了一个“正”字,“以正治国”的特色很鲜明。

一是强力树正气。坚持从党中央做起,响亮喊出了“向中央看齐”的口号。政治局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习总书记到地方调研,吃自助餐,一顿饭限定6个菜。无论“八项规定”,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中央高层以上率下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带动了党风、政风、民风。强力反腐败,十八大后不到两个月,“首虎”落马;“零容忍”反腐败,上不封顶,下不设限,没有禁区;没有人能持丹书铁券,成为“铁帽子王”。重拳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国人为之称道、官场为之肃然。

二是坚持走正道。鲜明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向,即无论如何深化改革、无论怎样强化创新,都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郑重提出全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明证。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覆盖一切;坚持推进任何改革发展事业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坚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在思想和机制上确保“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原则落地,确保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全方位深化改革,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是传播正能量。强调文化建设,要积极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向能量。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牢牢控制思想舆论阵地,让主流思想占主导、让杂音噪音没市场,主动营造团结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同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时刻把控重大舆论导向,推动制定意识形态重大战略和政策,正确处置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使国家意识形态的掌控权始终在党和人民手中。

四是重用正直吏。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用人更加注重品德、担当、作风导向,鲜明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干部选拔坚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等“四不唯”原则,不仅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念引领,而且为解决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出了一剂良药,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