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应试思维下的“跑班制”当心“跑偏”

2016-01-29 15:3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rdn_56aa9f0673312

近日,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2016年教育工作会议中透露,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已报教育部,一旦批准的话,将从2017年入学,也就是在2020年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中实施。这也意味着,现在正读初二的学生,可能用上新高考方案。教育界人士透露,未来的高中教学模式将出现重大变化,有条件的高中可能实行“跑班制”,学生想上什么课,上什么层次的课自己定,老师在教室里等着你。(1月29日 《现代快报》)

江苏部分高中有可能实行“跑班制”,学生可以比较“任性”地选择自己要上的课程层次,老师在教室等着学生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设计,看起来尊重个性、自由灵活,真的很美好。但笔者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师,对此却不抱特别乐观的态度,“跑班制”还要做好必要的配套工作。

首先,学校资源配备很难跟得上。要实行“跑班制”,高中学校的资源配备必须跟得上。比如教室,中等层次的学习者肯定比较多,那么,当下固定班额、桌凳、多媒体设备等的教学硬件设施,就很难适应“超常规模”的选学者。而若是难度较高的层次,则“跑班”的人肯定不会很多,这样又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像这类资源配置问题,按当下的教育投入条件,很难在短时内得到解决。

其次,师资力量是一大短板。正如江苏某中学校长所说,学生自由地选择搭配,对学校挑战非常大,而挑战最大的,应该是教师。既然实行“跑班制”,那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就非常强,也就是说,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按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则选班会失去原有意义。而老师要面对带着各种问题来选班的学习者,而且以前从来没有如此授课,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果要实行“跑班制”,则主管部门必须先培训合格的“跑班老师”,否则,“跑班制”很难跑得动。

第三,学生的选择恐怕很难理性。“跑班制”能否顺利实施,其实还得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说,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比初中生要好,但毕竟是中学生,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情况把握,大多数还是很难“心知肚明”。何况,高中孩子“任性”的不在少数,他们选课,如果能纷纷跑向真正的优秀老师的班级、适合自己的班级去倒好,但若是纷纷跑向“美女教师”、“帅哥教师”的班里去凑热闹,那这些关系又该如何理顺?如此等等,都是问题。

“跑班制”的理念无疑是符合当下教育理念的,如果能真正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肯定会促进高中教育教学。但“理想很丰满”,该怎样让“现实不骨感”呢?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专家,还得考虑成熟些,毕竟,孩子不能随意拿来做试验品。

新闻细读:未来部分高中将实行“跑班制”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廖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