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贴出份“旅客投诉情况调查”显示:7日,K157一列车员见有孩子乱丢垃圾要求家长管束,家长以“孩子太小”为由拒绝:“不乱扔垃圾,你还不下岗了。你就是一个扫地的。”列车员听后怒回:“火葬场职工还闲着,你怎么不让他们也有点事做!”消息传出,众多网友都赞列车员是“神回复”。
这是近日网媒大力跟进的一则消息,而后续的进展是该名列车员被乘客投诉,最后被单位处以了“罚款500元”的考核惩戒,该车当班车长及副车长也因连带责任被处以不同程度的考核。
看似尘埃落定的事儿转眼就有了下文:一方面众多网友纷纷觉得该名列车员冤枉;一方面也有人觉得该列车员的“神回复”的行为是以暴制暴,不是解决生活陋习的根本方法。
而在笔者看来,或者是由于春运牵动万众的目光,天然有聚焦的作用,人在旅途的故事也才有了更多的看点和槽点。其实,只要是人行走在路上,无论是搭乘何种交通工具,必然会与交通工具工作人员产生交集,哪怕是自驾游的旅客,也要与加油站加油员,或者是道路交通管理人员产生交集,这也就出现了“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随着现在市场经济规则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花了钱就是买服务,按照商业规则,那花了钱了可不就是“上帝”嘛。可是,大家有没有细细的思量过,“上帝”也是在5天内创造了世界,给予了万物生命之后,才有了两天休息的权利。权利和责任总是对等的,尊重也总是相互的。所以,花了钱确实应该买到良好的服务,但是,并不等于花了钱就可以不尊重、甚至侮辱服务人员;同样,服务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也要尽到责任,不能因为服务对象的态度不好就肆意的反唇相讥、针锋相对。
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在照镜子,你笑着,或者哭着面对,得到的和自己一样的结果。春运回家的旅途上,笔者认为,其实谁也不是谁的“上帝”,大家都是平等的,且可以和谐共处的一份子。为了自己的舒心和顺心,请给予他人应得的尊重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