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生放寒假了,成绩单说明学习的情况如何。单位年终总结了,每个职工一年的工作评价看业绩。市民关注家乡“十二五”北京的成绩单如何?可能有人会首先想到“雾霾”了,咱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因为有雾霾了,就否定一切,况且雾霾是很多年的原因逐步形成的,需要下决心长期共同努力治理好。
“十二五”期间北京三个“突破”、三个“占比过半”、三个“国内领先”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具体表现为三个“突破”、三个“占比过半”、三个“国内领先”。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北京的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7%左右。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幅比前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1月增长达8.2%,增幅比10月提高6.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却逆势增长11.5%。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9%,汽车制造业增长10.1%,医药制造业增长9.1%,三大优势行业继续领跑工业增长。
三个突破包括,一是,2014年全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我国首个商品消费突破万亿元的城市,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45%左右;三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千亿级大关,2011年突破3000亿元,2014年突破4000亿元,2015年达到4702亿元。
三个“占比过半”,其一,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一半以上;其二,“六高四新”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其三,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半以上。
三个“国内领先”,这一是,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和占比国内第一;这二是,能效全国第一,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美国水平;第三是,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国内第一。
“十二五”期间北京治理雾霾的进展
“十二五”期间北京累计压减燃煤1400万吨,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86%左右。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53万辆;,“十二五”时期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近2000亿元,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55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提高到55%,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再生水利用量达到9.5亿立方米,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眼下,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正在展开,一部分制造业正在向津冀甚转移。北京正在疏解的是制造的环节,‘去制造化’不等于‘去制造业’。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是本市产业项目的发展要求,也是本市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可以预见,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北京市的制造业将加速机器人产业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集中。
北京城市病的严重程度已经是众所周知,而形成城市病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人口过于膨胀,因此只有疏解城市功能,调控城市人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北京1641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就那么大,如果把61.4%的山区面积减掉,平原面积仅仅只有6338平方公里。2015年6月的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2168.9万人。
“十二五”前4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和增速逐年“双降”,分别较“十一五”时期回落37.4万人、2.7个百分点。
“十二五”结业了,北京市这份亮丽的成绩单并没有多讲北京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严重的雾霾问题。北京市民期盼“十三五”期间北京治理雾霾有明显进展,还能保持亮丽的经济成绩单,那才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