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作风源自真担当

2016-01-14 15: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真担当才有硬作风,硬作风能促真作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兴亡周期律,就在于,能够以最无畏的决心和魄力锻造传承优良作风,源源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用严实的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作风建设关乎民心,关乎党的形象和事业存亡,只有动了真格,让改作风过好“认真”关,才能切实解决当前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痼疾顽症,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这一方面,共产党始终坚持最坚定、最认真、最坦诚的态度。

三年以来,在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下,党员领导干部用勤于自责的审慎和事不避责的担当,敢于立起最高标准,为言行划定严苛规范;敢于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层层传导;敢于揭短亮丑,把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消毒;敢于对自己开刀,刮骨疗伤剜除病灶;敢于惩治腐败,壮士断腕清风正气。因为动了真格,在强作风的过程中,党在群众中的根基更加稳固,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得以提升。

改作风、强作风从来都是共产党的主动选择和自觉作为,这是坚定的群众立场使然,是清醒的头脑使然,更是担当的责任信念使然。在最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打造了一支铁一般的军队,因其作风之严明、宗旨之明确迅速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欢迎;抗战时期的“延安整风”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两个务必”让党员干部受到思想上的洗礼,全党战斗力空前提高,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

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转作风与“三严三实”专题交集并行,作风建设与惩治腐败双管齐下,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双轮驱动,更是用实际行动涵养传承着优良作风的“红色基因”,党风政风愈加清明,社风民风愈加淳朴,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古代学者认为,治法度则民之服待久,淳固而不变,作风建设亦是如此。将作风建设上升到制度层面,是共产党的一大创举,更显其一以贯之的决心和敬始如终的恒心。三年多来,党中央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新修订颁布,从根本上为党员领导干部划清了行为的标尺。这些制度、规定的出台,标志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正告别运动化,走向制度化,既解决了当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也可预防随时可能出现的不良作风问题,遏制作风建设问题的反弹。反观历史,尽管历朝历代也都曾经有过整饬官场风气的做法,甚至不乏铁腕重拳,却因为“有治人,无治法”,无法实现内在修为与硬性约束的结合,最终也难从根本上挽救腐败风气,摆脱不掉覆亡的命运。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强作风贵在担当,干事业贵在担当。只有把强作风、干事业作为一种崇高的时代责任、一种庄严的历史使命,不断督促改造自己,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改革深水期、社会转型期,带领人民群众闯出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群盲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