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校服成"唐僧肉","如来"该峻法

2016-01-13 14: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学生购买一套百元左右的校服,竟被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联合吃掉十多元的“回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曝光校服腐败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1月13日《兰州晨报》)

学生穿校服,目的是加强校园管理。而校服背后触目惊心的腐败利益链,却让大家看到,学校对学生加强管理了,而自己却不服管,踩踏了法律红线。校服成了“唐僧肉”,根源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权力寻租”。教育,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绝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因此,教育界“贪魔”现身,法纪“如来”就该峻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起校服腐败案可以给我们很多警策:区区校服,之所以会成为层层盘剥的“唐僧肉”,是因为有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撑腰。“上梁不正下梁歪”,当一级一级的人员,最后是班主任,看到有利可图,而且“领导”“先走一步”时,内心的法律道德堡垒就很容易坍塌。而当下文件、企业垄断、吃回扣等形成贪腐利益链之时,法纪约束力也会越来越弱。这也正是家长频繁投诉校服“价格贵、质量差”而校服企业垄断经营牟利、主管领导和班主任吃回扣却“安然无恙”的根本原因——家长的举报,往往也只是往教育主管部门举报,哪知道自己举报的和接受举报的部门,实际成了“一丘之貉”了呢?

看来,教育部门能如此大胆地进行贪腐,完全是因为权力一不小心走到了法律制度的笼子之外。其实,类似情况已经发生过,比如胡乱推销教辅资料,就和校服问题大同小异。不少省,由教育厅下发哪些资料属于“文件允许”征订的,哪些是不允许的。而到了市一级,转发或者下发的文件里又比省里多了一到两本资料,当资料订到学生手中时,一个科目都好几本了。但是,一线老师永远只有无奈:自己为学生找资料,那就是推销教辅资料,是违法的;而上级推荐的资料,哪怕和老师想推荐的是同样的,也是“合法”的。这样,“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准点灯”的局面就形成了。而在如此环境之下,又必然会演变成“州官放火,百姓添柴”的乱象丛生景象。

现在的校服案和前几年的教辅资料案,几乎如出一辙。为何会如此?也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缺少一个专门的监督机制来监督。尽管有教育督导制度,但“督导”本身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掣肘的情形难以避免。因此,对教育相关的部门,也必须有专门的有效的监督机构,必须畅通举报渠道。只有实行“零容忍”,将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教育才能保留一片净土。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廖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