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评] 拾荒助学的行者也是强者

2015-12-28 08: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当一个人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把自己想做的事给做好了,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行动上的强者。

2014年11月,杭州一位进图书馆前都要洗手的拾荒老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叫韦思浩,7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工资每月有五千多,但他省吃俭用,捡些瓶瓶罐罐,用化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捐资助学,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2015年12月13日,老人被撞伤医治无效离世。

我上学的时候,总能遇到几位老师,他们上课从来不用多媒体,总是一黑板一黑板的板书,工整漂亮。起初,一些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有方便的电脑不用,非要上课时手写,多累啊。可能是对电脑不熟练,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中一些人对电脑的操作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娴熟许多。慢慢地,我们逐渐被老师的板书吸引,被他们对教学的认真和坚持吸引。甚至,我们中的不少人受到影响,练起了粉笔字。

这些老师大多年龄可能与韦思浩老人相仿,他们对知识的尊敬和热爱,常常让我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们从未刻意要做什么,只是坚持一直以来的习惯。与他们交谈,能够让人沉下心来,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第一次看到关于老人的报道,那种久违的敬畏之情再次油然而生。他对书本的爱护,对知识的尊重,让我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愧疚之心被抹平了。

再次,看到关于老人的报道,我十分震惊。老人的善行带给我的震撼无法言表,也许就像网友说的:“人生几何,为何而生。什么虚荣心,什么奢华,什么享受,都靠边站。在老人的世界里,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人要有敬畏心,老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善良的坚持,让我非常感动。”老人走了,但是他留给社会的却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如此繁杂的生活里,他没有被干扰,善行像一种习惯一样被他坚持下来。对知识的尊重、对他人的奉献,老人留在我们心里的东西值得我们向他致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李泽杰)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李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