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教授的“理想”和现实的“逼仄”

2015-12-15 15:0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月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教授带博士生在校园草坪上进行“学术研讨”,遭到校内保安的“驱逐”,自然会令教授相关人等“心情不爽”,继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草坪禁令”之争,进行一番语言上的“刀来剑往”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是一所大学,就需要这样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就需要有“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信条。其间无论是教授将之上升为“文化之争”的宏大叙事,还是校园保卫处在加V认定的微博“平安中大”贴出的标题为《青青草坪 共同爱护》的文章,都涵盖了“交融并蓄”的理念。

争论还在继续,双方的立场都很坚定,也很难谁说服谁。就教授而言,自然是学贯中西,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少,见过国外师生在草坪上学术研讨的例子也不算少,将能否在草坪上授课提升到文化分歧的高度也无可厚非。然而学校保卫处的驱逐尽管有点“粗暴执法”的嫌疑,但人家也是按照中山大学的“不得践踏草坪”规定执行,也是题中之义。但草坪究竟能否解除禁令,还应该基于现实的具体考量。当教授的“理想”遭遇到现实的“逼仄”,谁该臣服?

草坪开放当然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得忽视。当前,公众的文明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的道德水准还亟待提高的情境之下,面对“茵茵绿草、踏之何忍”的提示,我行我素的有之;无视公园管理员的劝导,肆意摧花折柳者有之;庄重严肃的场合,一些市民大声喧哗展示“存在感”的更有之……社会上如此,大学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也大量存在,因此国内很多高校在管理上均有“不得践踏草坪”的类似规定,这也是现实处境所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假如人人都能将校园当成自己的“客厅”,呵护好校园的一草一木,估计类似的规定也早就销声匿迹了吧。

再说,中山大学正加强校园环境治理,美化校园环境,在此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教授们也更应该加入这个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校园的和谐安谧,大可不必义正辞严进行拒绝而置身事外。

开放草坪,让人们在绿色浸染中亲近自然是每个人所憧憬的事情,但现在还远不是时候,这就是公众,特别是教授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主义”,和文化分歧并没有多大关联,却是和人的文明意识密切相连。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