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9日发布。北京市将引导职业院校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职业院校。
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北京的教育资源有一定的吸引力,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优势。不再增设新的职业院校,关闭了职业院校扩张的大门,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含金量。不仅如此,到2020年,北京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将控制在6万人左右,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10万人左右,高职与本科衔接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1万人左右。对人数加以限定后,学校之间的竞争就不再是扩大生源了,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教育质量提升上。这对入学的学生、对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今,中职院校在一些地方招生遇冷,即使有优惠政策家长也不买账,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质量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逐步压缩中职教育规模,既是顺应形势,也是对中职院校提出严格的要求,还是对家长和学生负责。
当然,北京市控制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还有一个原因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意见指出,为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北京将引导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疏解;支持其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向外疏解。疏解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既能给城市减轻人口压力,也能给职业院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再新增职业院校,控制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是不是不重视职业教育呢?显然不是。实施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一定规模。也就是说,今后,现代职业教育会继续发展,本科和硕士教育将会加入职业教育的大军。如此一来,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将会实现跃升。职业教育总体的量上是扩张的,引入了更高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北京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不仅适合北京,对其他地方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参考价值。职业教育不能继续在招生上纠结,而应该上档次,上层次,用质量说话。